十年前,盖是茶创始人刘刚就在好奇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喝隔夜茶,比如买瓶装茶时会思考怀疑是否是隔夜茶?当时作为可口可乐的广告供应商,他琢磨不透这个疑问,最后干脆关了广告公司,去卖茶了。
当然这并非一时兴起,刘刚也看重这块市场。他经过调研发现,日美等国都有瓶装茶品牌,中国市场也有类似产品,但基本都有添加剂,这和中国人正常喝茶的习惯出入很大。
于是他暗暗在年定下目标——要让中国人喝上现泡瓶装茶。
在刘刚看来,如果说茶精勾兑带来茶饮1.0时代,茶叶泡制引来2.0时代,那么盖是茶代表的茶萃现泡则引领着茶饮3.0时代。茶粉保存在瓶盖里,消费者只需轻轻“一指禅”便能得到一款“现泡功夫茶”,满足了对健康和新鲜的需求。
盖是茶创始人刘刚
于是,在茶饮这个古老赛道,盖是茶仅仅抓住了中国人惯常的饮茶习惯,便撬开了一道创新的口子,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细分品类。
刘刚还有更广的布局,他希望将中国茶推广到全球,目前已在11个国家取得商标,未来要把中国六大名茶和盖是茶结合,通过“1美金全球卖”模式推向全世界。
这条路径并非空想,在浪潮新消费的观察中,刘刚其实是个目标感极强的人,他的办公室是一个环形跑道,提醒自己要么入场到跑道,要么做个场外观众,信仰“一辈子做一件很大的事”。
在茶界创业上,他早就想好了使命,“如果我一辈子能把一个品牌做大,做到全球化,那在饮料赛道里一定只有茶饮品可行。”他甚至想好了墓志铭——茶界革新者。
演讲
刘刚
编辑
弓羿
大家好,我是第二次参加新浪潮品牌大会了,记得年5月份的时候,我也做了分享,那个时候盖是茶还没有找到一句合适的广告语。
10年前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要喝“隔夜茶”,不知道大家会不会买瓶装茶,有没有思考过,超市里卖的瓶装茶是什么时候泡好的?可以看看生产日期,一定不会是当天,对吗?
今天组委会给大家提供了瓶装水,可以想象一下,拿到一瓶水,如果你想喝茶要怎么办,是把茶包放进瓶子里去吗?但现在有盖是茶,可以用“一指禅”的功夫,就得到一杯现泡茶,这样就把中国的功夫和茶融合在了一起。
盖是茶是《中国好声音》指定茶饮品牌,年我就在节目上提出了“拒绝防腐剂、不喝隔夜茶”的观点,相信这也是长辈们都讲过的一句话。
我平时也不喝隔夜茶,但以前会去买可能昨天、前天泡好的瓶装茶,后来发现瓶装茶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所以我就创造了“现泡瓶装功夫茶”这个品类。
为什么说要“像可口可乐一样卖功夫茶”?因为我在年的时候就是可口可乐的广告供应商,知道它一直想做茶饮,所以我当时就提出要“像可口可乐一样卖现泡功夫茶”。
于是到年,我拿了投资,最后把我的广告公司也关了,变成卖茶的了。
对我而言,盖是茶是一个老广告人的创业历程,也就是把中国的茶放到盖子里,卖往全世界。
这个名字是我在年取的,年我们在《中国好声音》上第一次提出“不喝隔夜茶”后,这个观点从8月起变成了知乎下半年的热搜之一。
我相信从今天开始,在座的各位宁愿只喝矿泉水,也一定不会再去喝那瓶“隔夜茶”。
1、中国瓶装茶饮料发展历程
茶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如今茶饮也已成为食品饮料赛道的刚需品类,只要我们还是人,身体不变成机器,喝茶的需求就一直存在。
我觉得茶饮是没有严格天花板的,所以10年前就开始盯着茶饮做,打算做一款潜力无限的产品。
我们看中国瓶装茶饮料发展史,会发现中国人差不多从神农时期就开始喝茶了。现在市场上有各类添加剂,茶却能反过来“解百毒”,记住我的话:茶可能是药食同源最好的载体,喝茶解毒的说法也从古流传至今。
简单来说,瓶装茶饮从过去到年、年直到今天,它的变革有三个大背景:
第一、茶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我相信几乎没有不喝茶的人,即使自己不喝,家里长辈们一定有会喝的,而且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只喝现泡茶的国家,不论在座的各位会不会喝隔夜茶,你们的长辈一定是不会喝的。
第二、年日本人发明了瓶装茶饮,起名叫RTD(ReadytoDrink),想象一下,中国人待客一定是拿现泡茶递给别人,而不是拿瓶装茶,把它打开再倒给客人喝,于是中国人没有参与这个事情,日本人就研发出了即饮茶。
第三、年开始,旭日升把这一品类带到了中国,市场上开始出现冰红茶、冰绿茶等产品,年,东方树叶也进入了市场,那时我发现一款叫三得利的瓶装茶,当时就分为低糖款和普通款,现在也做了无糖。
直到今天,大家都要去买那瓶所谓的无糖茶,我建议还是要看一下配料表,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