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是不可或缺的第一道关,相当于为农产品做一次全面体检,从而能够实时掌握全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它也是一把“尚方宝剑”,监督生产者不敢使用违禁药物,这便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的意义所在。
年,62.5%;
年,97.6%。
两组跳跃的数字,代表二十年来全国范围内主要农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的变化,也表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得出的结论。
或许你有一大堆的疑问,97.6%的重点农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是怎么来的?这数字是高还是低?什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测过程是否令人信服?二十余年例行监测的背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现状究竟如何?
今年8月,农业农村部正式启动年第二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根据监测计划要求,本次例行监测计划抽检种植业产品批次,抽检畜禽产品批次,抽检水产品批次。
近日,记者跟随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人员的脚步,探寻例行监测背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走过的沧桑巨变。
97.6%的背后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是一种风险监测,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隐患,为监管‘划重点’,是实施农产品质量监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风险监测与评估研究室主任邱静介绍。
通俗地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相当于为农产品做一次全面体检,发现各地农产品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进行预警。地方政府会根据这份监测报告对当地农产品进行分门别类的指导:如果因为检出违禁药物将第一时间开展核查处置;如果是药物本身出了问题则要追根溯源;如果是生产者技术操作原因造成农残超标问题,地方政府则会加强指导培训。
例行监测地点为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其中,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每次必检。除茶叶外,每类产品在各省(自治区)再监测1个地级市及其所辖区、县,受检地级市监测前由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随机确定。选定城市之后,再由相关专家在当地名录里随机选定抽样地点,重点监测当地主产的种养殖农产品。
年,农业农村部共组织开展3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全年共监测了31个省份个大中城市的个菜果茶生产基地、辆蔬菜和水果运输车、个屠宰场、个养殖场、辆(个)水产品运输车或暂养池、个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最终,年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6%。
“97.6%其实来之不易,在世界范围来看也并不低。”谈起我国农产品例行监测工作的过往,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王静显得有些感慨。“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的是,年刚开始这项工作的时候,当时监测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仅为62.5%,这意味着有近40%的蔬菜农残指标是不合格的。但现在的监测合格率已连续7年达97%以上,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取得大幅提升,这是不容易的。”
年1月,英国权威杂志《经济学人》旗下智库发布《全球食品安全指数》,中国以71.3的综合分数在个被评估国家中排名第34位,在全球范围处于中上等水平。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的起源是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邱静介绍,年,原农业部在全国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什么要实施这个行动计划?主要因为粮食产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也就是说“吃饱饭”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由于高毒农药的不规范使用造成产地污染严重,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