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人心中,宋朝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认为,宋代的经济文化水平,不仅达到了中国历史的一座崭新高峰,就算与同时代的西方相比,它在各方面的成就也甩开了其他外邦一大截。
而另一部分表示反对,宋代的武装系统实在落后,无论是与辽还是与金国,西夏都处于被动地位,有时候明明赢了战争,还要签耻辱盟约。澶渊之盟,不就一直为人诟病吗?不过用辩证的角度去看宋代,既要吸取教训,也要看见宋代闪闪发光的优点。
而商品的包装便能很好体现出宋朝的经济的强盛,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宋代人在包装艺术上,也下了一番功夫,这些都是值得称颂的方面。宋代包装艺术是如何体现在商品上的?
宋代的富庶为众人所知,在这个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以及教育等方面,都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特点。宋代百姓衣食不愁,所以他们对精神上的享受尤为重视。
东京汴梁城内的繁华娱乐产业,不仅是这个社会的真实写照,也同样是人民群众普遍的生活追求。
正是因为这种高速增长的消费模式,促进了各类行业的竞争需求,也越来越规范化与市场化。
如何让自家的包装从同类型产品中脱颖而出?不少商人苦心研究,终于想出了一个最为直观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在商品的包装上下一番功夫。
从相关史料来看,宋代的包装艺术,直接影响到了宋人的日常生活。
宋人饮食包装用食盒打广告,实用、精美两不误
人们常说衣食住行,古人也云民以食为天。每个人每天都要吃饭,菜肴也讲究色香味俱全。这充分体现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广泛流传。
基于这个方面,宋代关于饮食方面的包装,便显得尤为重要了些。
从《清明上河图》以及《东京梦华录》等资料,不难看出宋朝人不仅对于原料食材、成品菜肴很重视;而且对于当时的食盒漆器,也颇为看重。
当时的酒家还出现了外送服务,就连宋高宗与宋孝宗,也沉迷于外卖,经常叫人端着食盒送入宫中。
此外,宋朝的士大夫还喜欢组织各种社团活动,无论是参加诗社、还是拜访亲友与同僚,亦或是游山玩水,他们总是习惯自带一些酒菜食物,然后用看上去很精美的食盒装起来。
食盒或是自己订做,或是商家特制,但都十分精美。一些富贵人家,还用紫檀、黄花梨、鸡翅木等名贵木料制作食盒。
一般情况下,这些原料倒是物有所值。用其制成的食盒,不仅不容易晃荡,而且还能做到滴水不漏。
当然,食盒的外观一般也会利用木料上特有的纹理色泽,请高手匠人专门为其打造,从而体现出典雅、贵重、大方的独特美感。这种审美,是非常符合士大夫与贵族阶层的眼光的。
虽说食盒早有出现,曹操还曾拿它来暗示荀彧自杀。但到了宋代之时,食盒便已经在普罗大众之间流行了。从当时的一些话本或史料中,不难看出它是宋朝人惯用的生活用具。
元代有戏曲《金凤钗》,其中便描写宋人在春天郊游时的场景:绿杨如烟,郊外踏青赏玩,春盛担子都出去了。这里说的春盛担子,便是一种大型食盒,不仅质量耐用,而且还颇为美观,足以彰显主人的身份。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盒器皿,车担使动,奇巧可爱,食味和羹,不敢草略。这本书中,不仅记载了各种特色美食,还想写描写了盛放这些美食的器物或食盒。
而且值得肯定的是,这些食盒内部不仅有本产品的广告词,用以宣传自家商品与店铺,而且还在食盒上面刻上了品牌商标。
就像我们现代人在某宝上购物,一些商家都会在商品中夹带私货:亲,xx店铺了解一下?与此同时,为了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并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多数商家在制造自家的食盒时,往往不吝啬钱财,花费重金对这些食盒进行二次包装,采用划花、雕刻、镂空、印花等手段,让食盒的包装样式与自家的商标紧密联合起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到一批粉丝。
宋代茶叶包装讲究含蓄、内敛与淡雅
既然前面说了吃食,再来看看宋朝人最爱的两大饮料。一个是茶,一个是酒。这两样东西在宋朝,无疑是最受欢迎的。
喜欢的人多说明了什么?说明从事茶叶与酒的买卖,很容易赚到钱。
茶倒是好说,所谓茶兴于唐,盛于宋,宋代的茶叶消费市场,非常广阔。茶商们一般都是走南闯北的,然后在其中赚个差价。
当然,这背后也离不开官府的扶持。从茶园到茶商,再到市场之上,都有一个专门的流程,让茶叶能顺利倾销出去。
而酒就更容易卖了,有钱的富商花钱造一个富丽堂皇的酒楼,再找几个名人一座,酒家的层次就上去了;资本不多的酒贩子便做个小买卖,当拿到官府的经营许可证,能开设脚店后,便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了。
茶叶在上流社会中尤为受欢迎,贵族们都讲以华贵为本。南宋周密在《乾淳风时记》有关于茶叶包装的记载,读起来让人瞠目结舌:
仲春上旬,福建酒司进第一纲蜡茶,护以黄罗软孟,籍以青弱,裹以黄罗夹复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镀金锁,又以细竹丝织岌贮之,凡数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
茶与酒不同,一般情况下,酒的年份越老,其味道越香醇;而对于茶来说,新茶往往更受欢迎。茶叶被炒制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密封保存。对一般人家来说,买新茶当时就喝掉,不会影响口感。
而对于富贵人家来说,一些极品茶叶可不能随便就喝掉了。拿它保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或是送给他人,亦能起到不俗的效果。
这么一来,茶叶本身的味道虽然也很重要,但它作为一种交游之间媒介的作用,便超过其本身价值了。
为了保存好茶叶,不少人也苦心孤诣,想了很多办法,将茶叶密封保存起来。往往保存茶叶,都要采取一道又一道的手续。
上面说的,其实是对茶叶质量的包装,可以算是内包装;而作为一种商品,茶叶有它本身的商品价值。既然是商品,自然要有独特的包装,来吸引消费者对于茶叶的追求。
在这个基础上,茶叶的外包装也随着不同人群的受众,有着不一样的方式。
一般人家讲究明显的商标老字号,并以红黄色为主,象征着吉祥如意;而对于士大夫文人来说,包装古典素雅的茶叶,更能受到他们的青睐;至于皇家、贵族以及一些富商,他们自然更喜欢奢华浮夸一点的包装。
不过,从茶叶外包装的演变来看的话,如果说唐代的茶叶具有色彩鲜明、鎏金溢彩、华美精致的特点;那么宋代茶叶包装便相对含蓄、内敛与淡雅。
毕竟宋代士大夫阶层,是最为庞大的,也是当时最主流的消费群体。所以茶叶包装,自然要按照他们的审美追求来了。
宋朝人嗜酒,酒器精美,酒幌成各酒家招牌
说完了茶叶,不妨再看看酒文化的包装。相对茶而言,酒的受众还要更为庞大,无论是文人士大夫、还是军营、皇家、富商,亦或是一般百姓,都有相当庞大的人喜爱喝酒,甚至达到了嗜酒的地步。
对于酒本身而言,承装它的酒器,也变得愈发精美起来。具体原来,不妨参照一下前面提到的食盒。其主要目的,便是吸引消费者,同时拉来回头客。这里简单说一下当时最流行的一种酒器,叫做梅瓶。
梅瓶有什么特点呢?它看起来有些高耸,还有些偏瘦,其肩部会向下倾斜一点,底部与瓶口的直径,都偏小一些。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种酒器看上去有些怪怪的,但在当时的宋朝人眼中,它不仅能当成贮酒的酒器,还有着相当高的观赏价值。
与茶叶一样,酒也有外包装,这主要体现在酒幌子上面的广告元素。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场景。话说武松来到景阳冈上,看到附近的一处酒家,酒家门前飘扬着一面酒旗,上书三碗不过岗。
武松一看,顿时来了兴趣。为了证明自己的酒量,一鼓作气喝了十八碗酒,然后晃晃悠悠地借着酒劲,便生生打死了一支吊睛白额大虫,也就是我们所的老虎。这里对酒幌的描写,便是完全还原了北宋年间的酒旗广告。
一般情况下,北宋的酒家在门前挂上一面酒幌子,上面书写自家的招牌,或者直接画上一个酒器或酒碗,往来的客人在远处之时,便能立刻知道,原来这里有一间酒家。
酒旗的立与撤,还能反映出另外一种信息来。倘若在冬天时候,天气寒冷,一般的酒家往往会关上门。但为了生计问题,他们又不能放弃生意。这时候的酒旗便发挥作用了。
过往的行人一看今天立没立旗子,便知道商家做不做生意。
倘若看见彩旗飘飘,那么便知道商家尽管关闭了大门,但还是处于营业状态。这时候上去敲门,便立即有酒保迎上去,给顾客带到暖炉旁边,再奉上一壶提前暖好的热酒,当真是再舒适不过了。
结语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北宋首都汴梁城的繁华: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衡,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宋代消费市场,是由下而上的。在以往贵族才能享受的美学追求,随着宋代物资资源的愈发丰富,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
人们的消费意识变得挑剔,他们懂得了对比,同时也促进了商人对于自家产品包装的不遗余力。
所以说,可别小看了宋代商人。现在不少人都在想着,倘若自己穿越回宋代,该怎么利用现代知识发家致富。根据上文描写,这些人便只能再醒醒了。
如果没有接触过商业的人,即便到了宋代,恐怕也会敌不过这些精明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