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字的演变和形成

在古代,表示“茶”的字有很多。

比如荼、茗、槚等都曾经用来表示茶。

而在古代的许多史料中,也都有关于茶的记载:

《神农本草经》中,称茶为“荼草”;

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就是指茶;

《三国志·吴书·韦曜》中,有“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荈以当酒”;

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

此外,还有“槚”“茗”等不同的称谓,都被认为是茶的异名同义字。

在唐朝以前,茶的主要称谓是“荼”

“荼”字是“茶”字的古体字之一。

《诗·豳风·七月》中有记载:“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在《诗·邶风谷风》中也记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但对《诗经》中的荼,有人认为指的是茶,也有人认为指的是苦菜,至今也没有达到统一。

在《尔雅》中已经有记载表明,当时茶的生产和饮用己经从巴蜀传播到了长江下游沿海一带。

《尔雅》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中文字辞。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儒家要籍——经,被列入《十三经》中。

《尔雅》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上限不会早于战国,因为书中所用的资料,有的来自《楚辞》、《庄子》、《吕氏春秋》等书,而这些书是战国后的作品。

在这个时期,我国茶叶生产和饮用中心正是当时的巴蜀,这时荼已经明确表示有茶字的意义了。

在唐朝时期,茶圣陆羽在《茶经》“七之事”章,辑录了中唐以前几乎全部的茶资料。

经统计,荼(含苦荼)25则,荼茗3则,荼荈4则,茗11则,槚2则,荈诧3则,蔎1则。荼、苦荼、荼茗、荼荈共32则,约占总茶事的70%。

槚、设都是偶见,茗、荈也较茶为少见。

况茗是荼芽,荈是荼老叶,荼、茗、蔎、荈,其实是一种东西。

由此看来,荼是中唐以前对茶的最主要称谓。

而在陆羽撰写《茶经》时,在那个时候茶有很多称谓的情况下,采用了《开元文字音义》的用法,统一改写成“茶”字。从此,茶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就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那么,关于古老的“茶”字,还有哪些表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