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道茶叶一条街被誉为“茶叶第一街”,曾经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茶叶集散地。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马连道的茶叶生意有所下滑。近日,市发改委批复了马连道文化创意街区项目实施方案,将把这里打造成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茶文化第一街”。
同样是“第一街”,此“第一街”非彼“第一街”。除了外部环境的跨越式升级,在业内人士看来,马连道多家传统茶商的转型,最关键的还是要明确自身定位,打造适合年轻群体的消费场景。
■历史悠久
茶叶成了64年老街名片
马连道“茶叶第一街”北起广安门外大街,南至红莲南路,多米的街道聚集着多家茶商,其中许多都已经在这里20多年了。年,北京市茶叶加工厂在马连道落户。
年,北京茶叶总公司在马连道成立,北京第一家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京马茶城开业,马连道便正式确立了茶叶批发市场的定位。随后的10多年里,京闽茶城、马连道茶城、京鼎隆茶城等十几家茶叶批发市场相继成立,马连道的影响力随之辐射到整个北方地区,华北、东北、西北三北地区的茶叶都是先从厂区送到马连道,再由批发商从这里带回到当地。
年时,原宣武区政府拨款修缮并拓宽了马连道的路面,广外街道办事处则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道路整治和美化工作,同年9月,原市商业委员会正式命名马连道为“京城茶叶第一街”,成为被首批列入特色商业街的重点地区之一。
随着全国茶商云集,青茶、普洱茶、红茶、白茶、黑茶等各类茶在马连道轮番登台唱起主角。但老北京人钟情茉莉花茶,据北京市茶叶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花茶销量最多时甚至能占到北京市场所有茶叶品种销量总和的90%以上。中秋节前是茉莉花茶集中上市的季节,每年9月也成为马连道除春季外最大的茶叶销售旺季。
但今年有点不一样。在马连道茶城驻扎了12年的茶商陈大姐回忆,以前最多的时候一天卖十几万元,但“前阵子半个月总共才卖了五六斤”。
如果说上半年的春茶销售是受到疫情影响,那在全市消费复苏增长的当下,马连道的茶叶销售,出了什么问题?
■问题渐显
同质化严重销量下滑
“家家户户卖得一样,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在清静的市场里,陈大姐随手一指,家家户户商铺前挂的茶叶种类招牌基本一样。
年以后,随着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逐步疏解,天津、石家庄、内蒙古等其他北方城市的茶城茶市不断兴起,马连道作为北方地区茶叶批发中心的地位逐渐弱化,马连道商家同质化经营和缺乏品牌效应的弊病也开始浮出水面。
走进马连道茶城,面积大致相同的南北两区分别位于电梯两侧,横竖几条笔直的过道将各家商铺规规整整地划分开来。尽管各家商铺的招牌上都写有“福鼎茗茶”、“武夷岩茶”等字样,但走进店内就会发现,花茶、绿茶、红茶、普洱茶等品类基本都有,看不出什么差别。
据一名了解马连道茶城的业内人士介绍,马连道的茶商中超过70%都是小规模运营的“夫妻店”,其中又有近8成茶商是外地茶农,没有自己的品牌。
于是,马连道茶叶街的市场份额逐渐被更多大品牌挤占,茶叶市场的两极分化趋势更加明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今年3月发布的《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显示,中国整体茶叶市场规模不断增长,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内销量等多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但主要动力源的内销市场均价则有所下调,内销总额增速出现减缓。年中国茶叶内销价格为每公斤.25元,同比减少4.04元;销售额达到.5亿元,仅实现2.95%的同比增长。“这反映出供大于求的压力不断增大。”报告显示。
“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掏腰包买茶,但大家更认可大品牌。”北京市茶叶协会相关负责人说。张一元、吴裕泰等老字号茶叶品牌还是在最近几年取得了3%至6%的增长,在互联网思维和体验经济下诞生的小罐茶甚至在去年实现近20亿元的市场份额。
同质化竞争严重、没有独特品牌、营销模式过于传统、没有吸引到新顾客群……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马连道散称零售的茶叶销售方式可能“不灵了”。
■期待重生
环境改造业态升级
马连道的“中国茶叶第一街”称号,是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的,如今已经过了10年。而在今年市发改委刚刚批复的公共空间改造项目中,马连道的定位是“茶文化第一街”。在批复文本中,这里的外部环境将再进行一次跨越式升级。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将在疏解批发、仓储、物流等非首都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补充道路交通设施,提升绿化景观,融入城市主体文化元素,提升公共空间的功能性、方便性和吸引力,与地区传统的茶文化相结合,“打造茶文化高品质街区”。
马连道没文化吗?不。
最近几年里,马连道茶城也一直在摸索着进行转型升级,通过开展茶文化沙龙活动、打造“马连道客厅”开展茶文化讲座、茶艺培训、茶叶品鉴、消费交流互动等活动吸引更多消费群体。
但这还不够。
年,长龙茶叶在马连道落户,最近几年仍能保持15%左右的增长。在总经理梁承钢看来,马连道如果想重生,重建消费场景是关键。
“过去马连道的主要客群是外地茶商,都是到这儿来尝完就买,买完就走。现在顾客以普通消费者为主,人们也在不断进行消费升级,对社交和休闲场景的需求比过去要高得多。”在他看来,比起单纯让客人免费品茶,营造出让大家愿意消费的氛围可能更重要。
眼下,新式的文化体验休闲空间已经开始在马连道萌芽。卖陈皮茶的企业开始进行陈皮文化讲座、茶艺指导,也有一些门店从单纯批发转型为茶馆,更多人开始了对年轻消费群的尝试。老字号吴裕泰也正是在近几年通过推广抹茶冰淇淋、冷萃茶和奶茶等新式茶饮的创新尝试中打开了拥抱年轻消费市场的新局面,有商家正在琢磨着通过场景搭建,吸引更多年轻人到马连道逛街喝茶。
“从街区升级环境,对内重建消费场景。抓住这个机会,马连道会迎来重生。”一位业内人士说。
(原标题:从“茶叶第一街”变身“茶文化第一街”马连道升级改造的“一字之差”)
来源:北京晚报
实习记者杨天悦
流程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