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曙明泡茶需要好水,好水莫过于甘甜的泉水。
济南乃泉城,泉水丰盈,泉城人因之喜好喝茶。
昔日济南有很多茶馆、茶庄,如果单就茶庄而言,较为知名的就有茂源茶庄、鸿祥茶庄、植灵茶庄、谦祥茶庄、泉祥茶庄、春和祥茶庄等。
在这些知名茶庄中,要说名气最大的,当数泉祥茶庄。
《·济南快览》载:
茶叶店分两类:
其一为茶庄,股东多为皖人,盖每年夏历三四月时,由六安入山收货,六七月运济归庄,八、九、十月则各县纷纷运以散售。
其种类至多,大都外用篦篓,内衬芦叶,是等装置过于简陋,故气泄而味变矣。
然是等庄号,营业至大,每年营业多以百余万计,如同春懋等是也。
其次则为零沽之茶叶店,多为章丘之富贾。
虽系零售,究属专业,估斤计两,日夜不息,其收入亦大可观矣。
泉祥茶庄创办于光绪二十二年(),投资人是大名鼎鼎的孟洛川。
说起孟洛川创办“泉祥”,还有个事出有因的小故事。
同治年间,院东大街(今泉城路,下同)路北有家茂源茶庄,因其独家熏窨香片茶,因而需求茉莉花,可是在收购茉莉花时,却时常故意压秤贬价。
章丘旧军孟家有茉莉花园,对“茂源”的行为很是义愤,故而决计自家开办茶庄。
光绪二年(),孟家容恕堂的孟德川出资在院东大街路南开办了春和祥茶庄,与“茂源”唱起了对台戏。
由于经营有方,“春和祥”的买卖很兴旺,不仅逼得“茂源”关门歇业,而且还被孟洛川所看好,于是他便出资创办了“泉祥”。
初创时的“泉祥”店址也在院东大街,后来迁至西关的估衣市街(今共青团路),再后来他们又在经二路纬三路开设了泉祥西号,院东大街的“泉祥”自然就成为泉祥东号。
旧时的济南并无专门营销茶叶的茶庄,经营茶叶的多是些杂货铺兼营生意。
初创时的“泉祥”也是如此,所以它最初的字号叫什么,史籍无考,但估计不会是叫“泉祥茶庄”。
后来,看到茶叶行情渐长,“泉祥”才逐渐改为专营茶叶生意。
当年的“泉祥”,由于资金较为厚实,进货都是派专人到安徽、浙江、福建等茶叶产地直接去采购,而后就近加工,之后再运往济南,所以货色纯正且成本低廉,颇得茶客们青睐。
专营茶叶几年后,看到茶叶生意好,且钱途可观,孟洛川还先后在天津、北京、杭州、苏州、福州、青岛、烟台、周村等地设立了“泉祥”分号,计有13家之多。
当然,规模最大的还是济南“泉祥”。
“泉祥”的这些分支机构,并不是各自为政、独立核算,而是互联互保、共负盈亏。
或许是因为如此,有人曾把当年的“泉祥”,称之为孟洛川的“茶叶帝国”,此说不算为过。
就我们国人旧时喝茶习俗而言,南方人喜欢喝清茶,西南人喜欢喝红茶、西北人喜欢喝绿茶,北方人喜欢喝花茶,如茉莉花茶、玉兰花茶、玫瑰花茶等。
为此,“泉祥”便在花茶上下足了功夫,其经销的花茶名为“三窨一提”或是“四窨花茶”。
窨,就是将茶胚与刚刚采摘的鲜花混合在一起,利用鲜花吐芳让茶胚吸香,使得茶香与花芳完美融合。
“泉祥”的花茶窨制有四道工序:一窨用花40斤,二窨用花30斤,三窨用花20斤,装箱时再拌花5至8斤作为提窨。
如此窨制而成的花茶,不仅香味浓郁,而且头道茶的香味浓,二道茶的香味更浓,三道茶、四道茶的香味也不淡。
由于济南人尤其喜好喝茉莉花茶,因而茉莉花茶就成为当年济南“泉祥”经销的拳头产品,每年的批发、零售量达到了50万斤以上,在济南茶叶市场上形成了垄断态势。
看到茶叶市场“钱途”可观,同为章丘旧军孟家的孟养轩,便在年创办了鸿祥茶庄,店址选在了距离“泉祥”不远处的院西大街。
同行是冤家,这是任谁都知道的商业经。
“泉祥”和“鸿祥”虽然同为旧军孟氏家族所开,但同样也是如此。
为了应对与“鸿祥”的竞争,“泉祥”便不惜财力与之打起了价格战。
同时,他们还在“鸿祥”对过,开设了一家鸿记茶栈,竞争之激烈显而易见。
不过,最终的竞争结果却是“泉祥”没有赢,“鸿祥”也没有输,“泉祥”也没有为此“伤筋动骨”,真正让它“伤筋动骨”的,是其后日伪统治时期的歧视和欺压。
那个时期,日伪当局为了倾销日本茶和台湾茶,并进而形成市场垄断,便想方设法限制江南茶叶输入济南市场。
他们还以此为由,冻结了“泉祥”在银行的巨额存款,规定其每周只能提现元,从而使得“泉祥”因资金周转困难,导致货源减少,经营日渐萧条,并由此步入衰微的颓势。
雪上加霜的是,抗战胜利后的国民政府,横征暴敛,滥发纸币,引发物价暴涨,加之其“限价”高压,使得“泉祥”的资本逐渐消耗殆尽,到济南解放前,仅是勉强维持经营而已。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保护民族工商业政策的扶持下,“泉祥”的业务才逐渐有所恢复。
年公私合营后,“泉祥”成为济南烟酒公司所属的门市部。
[参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