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星
出品:明亮公司
!年,新茶饮机会井喷,茶饮品类投融资事件超30起,“卷”得不轻;如今,新茶饮进入下半场,又一批品牌涌现,屡宣融资。
新茶饮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喜茶、乐乐茶、奈雪的茶等为代表的线下新式饮品店;另一类则为茶里、ONCHA开始喝茶等以零售原叶茶、拼配茶茶包、茶叶等为主的品牌。
近日,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发布了《年上半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为.9亿元,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持续上涨,预计年其规模将达到.3亿元。
分析指出,虽然疫情会对线下店铺的经营造成影响、形成阻力,尤其会对在上海、北京等地的部分店铺的营业额造成损失,但电商渠道从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新茶饮在疫情期间线下的损失。
作为一家目前主要做线上的品牌,「ONCHA开始喝茶」在今年6月1日宣布完成超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佳沃创投。天眼查App显示,此前,ONCHA还曾完成由云石环球和云润科技投资的天使轮融资。
成立于年的ONCHA自称现代派中国茶品牌,将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美学相结合,产品线以中国“东方经典原叶茶”为核心,从口粮茶到专业茶,覆盖80%的原叶茶品类。
创始人李昂运告诉「明亮公司」,去年正式向C端销售前,ONCHA主要做B端生意。
“ONCHA走的还是偏人文路线,有和高档民宿合作”,李昂运说。“也会满足公司的定制、采购或会议需求等。”
年7月起,ONCHA开始面向C端,整个ToC业务占比70%左右,ToB占比在20%-30%。现阶段ONCHA的SKU有20多个,除通过天猫、抖音销售,ONCHA也有在多个便利店和大型商超投放产品,如罗森、便利蜂和华联等。
从茶叶角度看,ONCHA有着多年积淀;但作为新消费品牌,它还是一个新兴的参与者。目前ONCHA天猫旗舰店粉丝只有一万八千多人,而其同类品牌茶里和小罐茶则分别有万和85.3万。
谈到未来零售品牌的建立,目前市场部分增量来自于“茶+茶馆”,包括T9、TWG等品牌都在通过线下茶馆来提升品牌和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机会,塑造品牌的同时也承担部分销售功能。这与Brewdog、GooseIsland、大跃啤酒等品牌“酒+酒吧”的模式类似。
李昂运认为,搭建线下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体验感的确是他之后会考虑的方向,但不是现在。
他说,今年,先好好活下去。
以下为对话内容(有删节)
Q:明亮公司
A:李昂运ONCHA开始喝茶创始人
消费者集中在25-40岁年龄段,女性消费者为主
Q:推新频次如何?
A:新品还是按照我们自己的研发节奏,因为茶属于季节性农产品,不是常规性的,比如秋季和春季茶叶可能会收割的多一些,这个时候我们上新的可能也会多一点。
Q:战绩如何?
A:在统计当中,现在基本上还是稳定增长,但也没有特别大的爆发。鉴于今年整个的消费环境,我们没有过多去做营销去拉动销售,因为可能也没什么融资需求,我们还是比较良性地在增长。
Q:哪类产品复购率最好?
A:乌龙茶和普洱茶的复购率会高一些,因为我们品牌本身最为突出的产品线就是乌龙茶这部分。
Q:ONCHA对拼配茶和原叶茶分配的比例如何?
A:我们核心还是在原叶茶,因为对拼配茶来说,它的供应链和用户画像会更分散、更年轻一些,对于茶叶的忠诚度和喜好程度,并没有喝原叶茶的用户粘性那么强。
而且我们本身供应链的积累和沉淀都是在原叶茶这部分,所以做拼配茶也都是为SKU提供补充和用户流量的吸引。
Q:从城市、年龄、性别多层面看,ONCHA的用户画像如何?
A:从城市角度,并没有特别明确的一二三线城市的划分,往往很多下沉市场消费者对原叶茶的消费能力非常强。但从年龄层上来说,还是有一个比较集中的段,在25-40岁这个段,25岁以下和40岁以上能明显感到(购买力)会有一些降低。也不会以男性购买为主,因为我们品牌偏年轻化一点,也比较注重美学,吸引到的女性用户也比较多。
Q:普通消费者提到原叶茶更多想到的还是按产地划分,在这方面,你觉得冲泡茶未来怎么区分产地品牌(比如西湖龙井、云南普洱)和产品品牌(比如ONCHA、立顿)?
A:我觉得首先茶叶是属于季节性的农产品品类,要想改变用户的观念,或者改变市场对于这个产品的观念,其实没有太大必要;且如果要改变这个事情,可能要花费非常长的时间。
但我个人认为没有太大必要拧着消费用户的性质来,所以更多站在品牌角度上说,如何夯实供应链的这部分优势,保证茶叶来自于核心产区,保证品质,经过成熟的加工标准,然后生产出具有高质量、且高标准化的产品,这才是品牌的核心。
Q:怎样建立品牌的用户心智?
A:这是品牌长期发展的过程,现在要先解决单一品类优势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单一爆品”,大家其实都在建立这样的逻辑,就像王老吉把凉茶和自己画上等号一样,我们也希望能够把一个比较大的品类和ONCHA画上等号。现在乌龙茶是我们最大单品,希望在这个阶段我们能够做到把乌龙茶和ONCHA画上等号,然后再去辐射到更多的产品品类。
茶叶从农产品发展到品类认知,再从品类认知到综合品牌
Q:相比同类品牌,ONCHA的壁垒在哪里?
A:首先我们从事茶行业也有将近15年左右的时间,这15年间我们创业团队对于整个供应链、行业的认知,以及对这部分资源和供应链的熟悉程度,是一个很夯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研发衍生出很多自己的生产标准,包括工艺、加工、选品、供应链的标准,这些标准是我们核心要做的事情,就是我们希望能够标准化茶叶这个产品。
现在行业很大的问题还是无法标准化这件事情,包括小罐茶去建工厂,也是在建立自己的标准化。所以用户能否长时间购买一款产品,且喝到的产品品质都是一样的,这都是农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不敢说是壁垒,但是我们品牌很强的优势。
Q:ONCHA从上游到下游,整个供应链是怎样的?
A:我们全国合作的茶园一共有三、四十家,因为中国主要的茶叶产地是集中在福建、浙江、贵州,所以这几个区域的合作茶园会多一些,北方像山东也有。
中游加工我们都是和其他工厂去战略合作,全国有20多个,根据他们分别擅长生产的茶叶种类去分配。这些工厂和一般的供应商加工工厂还不太一样,都是非常战略性的合作,有一些独家和专利技术的保护。
Q:八马茶叶、澜沧古茶这些传统茶企上市比较困难,你对这种传统茶企的模式怎么理解?
A:以前来说茶叶行业可能“水比较深”、利润很高,大家对于标准化这件事情没有做到那么透明,所以到用户端的时候,对于茶叶这部分的标准化,以及所谓的产品和付出的金钱是否匹配,这件事情并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导致很多茶是用很高的利润去经营自己的企业。
随着信息透明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茶企给到经销商的毛利空间也会降低,经销商自己挣不到钱,大家整体的生意都会变得越来越难做,依靠信息不透明去赚差价这件事情也越来越难。这是这个行业一开始的问题,要核心解决的问题是在信息更透明的时候,如何把产品做到标品,成为大家日常的口粮茶,而不是一直处于卖天价茶的状态。
Q:国内茶市场规模很大,新茶饮品牌都有一定份额,但对谁是最大的似乎还没定论,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
A:首先是大家对于产地化、品类化过分的依赖。茶企经历过1.0、2.0的时代,1.0就是以纯农产品这样的形态去售卖,按斤卖,也没有什么品牌化,基本都是以茶园或者是产地为销售单位,大家都是个体户。
后来开始有了国企、茶厂的形式,但也都是基于当时的地理位置。有些基于云南的茶厂先国有化了,这时候诞生了一些品类,等同于一些品牌。
这些年大家开始陆续做一些货品的扩充,但基本上都是针对一个品类,所以虽然茶叶的市场有三、四千亿的规模,但划分到茶叶的8大类上,每个品类的茶叶占不了太多,然后这个品类里再有一些茶企去做均分,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品牌的出现去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茶不像咖啡没有那么强烈的品类,不会说有一家咖啡品牌只做美式咖啡,另一家只做拿铁,或者只生产单一的豆子,它都是一个综合性的品牌,而只有综合性的品牌才能去做到所谓的行业领军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