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茶白棉纸和竹笋壳的奇遇

今天我们谈谈普洱茶饼的“白棉纸+竹笋壳”包装。

白棉纸软糯稀薄,毛竹笋壳坚硬厚实;一个是吹弹可破的“软妹纸”,一个是皮糙肉厚的“硬汉子”,这两个物理触感截然相反的物质,却成为普洱茶包装史上极具特色的“黄金搭档”。

“软妹纸”之白棉纸

白棉纸是云南地区传统的生活用纸,取自一种叫构树的树种的树皮。

白棉纸的制作过程:

1.制做白棉纸前,先要把树皮拿到溪水里反复清洗,一方面是为了除垢,一方面也让树皮变得更加松软、适合制纸。

2.洗干净的树皮会进行适当的揉捻,放进大木桶中沸水蒸煮二到三个小时。

3.之后用榔头敲打煮好的树皮,让原浆逐渐凝结而出。

4.在得到原浆后,便能在水槽里进行抄纸的工序了。不过之前要在原浆里添加一种叫“滑叶”的树汁,这种粘稠的汁液是天然的粘合剂,能够将原浆中的分子分离再粘合。

5.然后,就像常常在电视里看到的一样,工人们拿着木榫,在纸浆中慢慢将纸揭出、分离开来。

6.经过晾晒、熨平之后,一张结实耐用的白绵纸就这么诞生了。

这种白棉纸透气性非常好,带着一股淡淡的木香味,有防虫蛀的功效,因此某些云南寺庙里的经文就是用这种纸张来抄写的,保存几百年完全没有问题。

白棉纸外型上跟宣纸很像,但相较宣纸,白棉纸最能突出的特点就是柔韧、防潮性强。

不过由于野生构树资源少、蒸煮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木柴等因素,手工造纸的成本与代价变得越来越高。

现在普洱茶饼上的白棉纸多是机器制造,并且还开创了银丝棉纸、金丝棉纸等工艺美观棉纸,那些美丽的“丝线”其实是添加的植物纤维。

讲完了“软妹纸”,我们来扒一扒“硬汉子”--毛竹壳

云南地区的民众利用竹子的历史非常悠久,当地的茶农也很早便开始用笋壳来包装普洱茶,以避免茶叶在运输途中发生受潮、受光等不良状况,并且笋壳的制作成本接近于零!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来说,简直就是完美。

由于先只为了运输包装,茶农们处理笋壳不会很精细,所以笋壳上常常留有竹毛,随着时间的推进,茶农们也明白良好的用户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慢慢地,在清洗笋壳时会加上一道“刷竹毛”的工序,并且也尽量挑选色泽均匀、形状整齐的笋壳,以保证美观。

相较于可以机器生产的白棉纸,笋壳包装还是得依靠手工制作,最熟练的师傅包一个也得花费1到2分钟。

1、因地制宜

早年普洱茶或入京进贡或远途贸易,跋涉耗时,颠簸崎岖,风霜雨露,要经受层层考验,这就需要有结实,防潮,避光的外包装。同时普洱茶是需要呼吸和后发酵的,要与空气有一定接触,不能密闭封死,因此普洱茶的包装材料除了结实,还要透气,竹箬包装便应运而生,竹笋壳因为取材方便的缘故,成为普洱茶包装的不二之选。

笋壳就是竹笋退下的外皮,较结实,是天然的原生材料,用来包裹整筒的普洱茶,不会发生化学渗透,又能使茶叶免受外界污染破坏,为普洱茶营造了良好的微环境,促进后发酵。这种包装既能起到保护茶叶的作用,还方便运输,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2、笋壳包装的普洱茶味道更好?

据说因为笋壳很硬,以前的人们会在包装前会把它浸泡软,并且就在的湿软的状态下捆扎普洱茶,所以处于笋壳内部的茶叶含水量非常高,潜移默化地加速了茶叶的陈化,像一个普洱茶发酵的温床。而呈电饭煲状的笋壳包装,内部形成一个稳定温度,湿度,遮光度和气密性的空间,更能够确保茶品滋味的纯正。

干的竹笋壳因为内部孔隙多而且大,有助于普洱茶在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茶品清醇。而且长时间被笋壳(竹箬)包裹着的茶叶,在冲泡时还会散发出淡淡的竹香。

虽然没有数据支撑,但几乎所有尝试的茶友都表示——棉纸加笋壳储存状态下的普洱茶,口感真的会更好。也许就是这么接地气的包装,却得天下茶友之心的原因吧。

其实也不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出口标准的限制,笋壳包装被认为是“不够卫生”的做法,无法达到出口标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普洱茶的外包装都改成了纸盒。

1.成本低,没看错,现在纸比竹贵多了(当然不考虑包装人手费用);

2.环保,几乎无污染,是种很绿色的材质,也方便运输;

3.最重要的是适合保存,避光透气防潮隔异味,也有利于茶叶后期转化;

4.竹壳本身的清香会被茶叶吸收,存出来的茶会有股清香,而且茶叶本身的香气也会保留更好。

缺点:

1、竹笋壳取自野生毛竹,自然生长,宽窄色泽不一,尽管茶叶并不会受此影响,但整体给人的观感有的茶友认为不好;

2、竹壳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伤到手(竹毛没刷好);而且如果没有彻底干透,很容易长出霉点,虽然不影响茶,但影响茶叶外观;

3、包装较慢,不适合大货生产。

1.方便快捷,直接把茶叶塞入,节省大量包装时间;

2.具备遮光透气性,和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潮和隔异味;

3.印刷样式多样,新颖实用,卫生条件更可控;

4.不影响茶叶外观,同样年份存放的纸包装会比竹壳包装外观好。

1.密封性不强,容易走香,运输途中容易破损(爆袋);

2.怕潮怕湿,如果一真的湿到很麻烦,而且如果纸张本身处理不好会给茶叶带来污染。

所以两个包装各有各好处,但是目前来看越来越多厂家的产品采用纸袋,一来和卫生条件有关;二来人工成本和生产效率都是纸袋领先,竹壳包装比较麻烦。

近几年来,竹笋壳包装的价值越发受到重视,回归传统的包装样式反倒成了产品的亮点。

普洱茶的计量规格——件

“件”是传统普洱茶饼规格单位,坊间亦称“支”。一件十二筒,一筒七饼共八十四饼,整件净重30千克。

如今随着普洱茶的盛行,茶饼重量与包装也开始多样化,整件重量也随之变化。因此,坊间逐渐减少以传统“件”为单位,而多以饼、筒与公斤为沟通单位。

普洱茶的计量规格——筒

传统普洱茶饼规格单位,一筒七饼茶,净重2.5千克。

雍正十三年(公元年),清廷正式颁布“云南茶法”,茶法规定买卖云南茶叶需持“茶引”,每引购茶一百斤。其中特别规定,交易之茶需为圆饼状,每圆重七两,每七圆为一筒,“七子圆”的称法,在乾隆年间已有之,从倚邦桓盛号茶庄留下的账本上来看,乾隆年间六大茶山的茶商们已经在用七子圆名称记账。在云南方言中圆茶、饼茶并无多大的区别,七子圆与七子饼也就是一个意思,茶法中称为七圆为一筒,可称作七饼一筒。,七子饼的形态由此正式确定并沿用至今。

普洱茶饼克的重量是怎么来的?

克便于计量与管理。古代涉边交易,政府为了减少度量衡方面的纠纷,制定了强制性的标准化措施,目的是便于统计,便于征税,便于交易。古代称茶饼为圆茶(即七子饼),每桶7圆5斤重,所以每圆平分得克。

建国后,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为配合商品出口,每件30千克的普洱紧压茶,按国际惯例包装为一打12筒,每筒七饼。以致84饼30千克,一饼约等于克。

这个规格沿用至年私人厂量产开始才有所变化,但此规格数字仍深植人心。

年以后,众多厂家与坊间开始开启茶品规格上另一新风格,一筒重量与饼数也无严格限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