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老板终于还是沦为,茶农家的打工仔

谁拥有生产资料,谁就有绝对话语权。

普洱茶市场,优质的生产资料,自然是古茶树。

在中高端茶市场里,掌握生产资料的茶农赚现金,而茶商,其实是给茶农打工的。

-01-

茶老板理性了

周末,在茶商张老板那里喝茶。

张老板说:茶农这两天叫我收茶叶,春茶,半价就卖。量大,秋茶直接送。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老杨问:这么好的事,你不打算整点?

张老板摇摇头,坦白地说:咱们做茶的,本来应该互相帮忙的,但现在我手里没钱,不敢收啊!

张老板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把茶叶拉上来,到了年底,是要付钱的。

30多天就过年了,我哪里卖得出去。卖不出去,怎么给茶农付款,

年底不把今年的款付了,明年春茶,怎么跟茶农谈。就剩一个多月了。挣点过年钱就好了,收茶这种事,现在不敢干。

张老板说完自己的无奈,又问:你没有库存,你可以囤点。

老杨果断摇摇头:自己有多少市场,就做多少茶叶,不贪。遇到好茶,才会适当囤一点。把现金流换成一堆茶叶堆在仓库里这种亏本的买卖,不干。

说着说着,老杨又补了一刀:产能过剩的市场,茶叶年年发芽,好茶也不稀缺,只要手中有现金流,随时能收茶。但如果只有一堆茶叶,要用钱时,茶叶变现的痛苦,卖茶的都清楚。

-02-

茶农与茶商,关系很微妙

从茶老板那里了解到,这两年,茶山利益关系改变了,茶商跟茶农的关系,也变得很微妙了。

那年,称兄道弟

年,茶山除了茶树,啥都没有。张老板带着40万去茶山包茶园,茶农一看见金主,赶紧杀鸡宰羊招待。

张老板做批发的生意,从网上找来一大批客户。带着客户跑茶山,卖原料。每年春茶,先把客户的钱收来,用客户的钱做茶,自己从中赚一点微薄的利润。

由于张老板人品很靠谱,省外很多茶商都愿意相信他。手中的订单很多。这样的背景下:每年春茶,张老板都给茶农小几十万做茶。

有钱的时候,自然是称兄道弟。春茶还没开始,茶农就打张总,要不要下来做茶了,羊已经买好了,你下来就杀。

就这样,张老板带着小弟,3月下旬到茶山,吃喝玩乐几天,享受茶山美食,看看茶山风景。4月之后,古树茶发芽,才全心投入做春茶。

一个春茶,潇潇洒洒,挣够一年的开支。做茶,简直就太舒服。

没钱?咱们不是兄弟

随着茶山信息越来越透明,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发达。很多茶商、茶友绕过张老板,直接到山上找茶农买茶。

找到茶农之后才发现:原来,茶农不仅有原料,还会制茶,连以前找茶老板购买的茶叶,都出自茶农之手。找茶农拿茶叶,价格更低。就这样,张老板的客户逐渐流失到了茶农那里。

没有了客户,手中逐渐捉襟见肘,没有钱也没有订单,能从茶农那里拿的货越来越少。没有金钱和订单的维持,茶农与茶商的关系就不是兄弟了,只是勉强的生意关系。

这时候,茶老板到了茶山,别说宰羊了,连一顿热饭都没有。

茶老板只能在勐库镇上,随便找点吃的。

挖你客户怎么了

到后面,茶农嘴上仁义道德和诚信,背地里直接跳过茶老板,跟茶老板的客户勾搭在一起。

如果客户主动到茶农拿货,用更少的钱拿到茶叶,这是客户的选择。

但是,茶商跟茶农合作多年,当年茶农还一穷二白的时候,茶商拿自己的钱跟茶农合作起家、建初制厂。到如今,茶农却主动挖茶商的客户,这就叫:有钱就是兄弟,没钱就是竞争对手。

所以,在茶山,不要考验人性。谈生意就谈生意,别贪感情。在利益面前,感情啥也不是。

茶农与茶商,从称兄道弟、亲如一家到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的,太多了。

-03-

赚到的是库存

做茶十几年,茶商渐渐发现,

所谓做茶大业,其实就是在为茶农打工。

就算包茶园做,每年收入的大部分,也会在春茶的时候,交给茶农。

做茶多年,茶农越来越富,家家住上别墅。茶商反而越混越穷,在山上跟茶农在一起的时候倒是挺自信的,但回到城里,经常被茶农打电话追货款。

年复一年,卖茶的无奈

茶老板们,春茶做完,换回来一堆茶叶。

5月份拉回城里,开始一年风风火火的卖茶大业。7月8月是茶叶消费的淡季。

9月市场回暖,卖掉一部分。秋茶又来了,为了维护跟茶农的关系,硬着头皮收茶。年底三个月继续卖茶,收回来一部分现金。

到了年底,又要给茶农结秋茶的款。再除去房租水电和人员工资,茶老板手中只剩点过年钱了。

来年春茶,又联系客户:搞点钱来,我帮你做茶去。

年复一年,茶老板们发现:

每年现金流的大部分都交给了茶农,自己只剩下一堆茶叶。说白了,自己就是给茶农家打工的。

这就叫:茶农赚的是茶老板的现金,茶商赚的是库存。

茶叶有了库存,变现才是财富。可卖茶这条路上,茶叶变现谈何容易。

库存变现,谈何容易

茶叶,如果一饼一饼地卖,又慢又痛苦。茶老板为了库存能变现,大多会选择做品牌。

做好质量,把品牌做好,招到几个经销商。库存变现就赚。可是,价格和品质没有标准的茶行业,要把品牌做起来,简直太难了。

但茶商只有卖茶这条路可以选择,再难也要咬牙坚持。春茶的时候,还得继续为茶农打工,虽说茶老板赚的少一点,但总比什么都不赚强!毕竟,这年头,有工打已经很不错了。

茶商与茶农的关系由暖变冷,

茶老板也不是吃素的,你茶农坑我,挖我的客户。那么,同一个山头,我找另一家合作,就找你邻居。

毕竟,由于利益的争夺,同一个山头的茶农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抢客户眼红翻脸的事,也是时有发生的。

这几年,茶商看清了:

既然是打工,就好好打工。就算手里有钱,也不乱花。至少,炒山头这种为别人做嫁衣的事,不会再干了。

因为,选择炒一个茶叶品质很好的山头,就算做起来,三五年之后,茶园承包到期,茶树又回到了茶农的手里。

与其用自己的钱为茶农做嫁衣,还不如直接跑进冰岛、老班章等名山。这也是茶山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的原因。

茶山这趟水,无论茶农还是茶商,各自的小算盘,都打得啪啪响。

茶山的合作与争斗,也让消费市场的喧嚣之外,有了别样的精彩。

写在最后:

茶叶市场,风水轮流转。

十年前,茶老板们走进一穷二白的茶山,包茶园,建初制厂,利用媒体宣传古树茶的价值。那时候的茶商,拥有茶山绝对的话语权。

只是,风华正茂的茶老板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用尽全力宣传古树茶的价值,在茶叶承包到期后,茶树又回到了茶农的手里。

当茶农利用茶老板手中的资金,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拥有古树茶这个核心生产资料的茶农,在山头信任危机的加持下,掌握了茶山的绝对话语权。

而茶商,从十年前山头大哥,到现在,成为茶农家的打工仔,江湖地位变化之快,令人唏嘘。

但是,如果把普洱茶的发展历程拉远一些,就会发现:

80年代,芽头漂亮的台地茶才是好茶。那时候的大树茶,反而被认为是低端茶。如今,大树茶逆天改命,走过了古树茶的黄金十年。

今天的山头茶值多少钱?茶农说一公斤,市场说值,就值。万一某一天,市场说不值,那就不值了。

不要觉得这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

那时,茶商与茶农的江湖地位,又要颠倒过来了。

所以,做人、做茶,留三分余地,日后好相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