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投资大师打过一个比喻,说它非常喜欢投嘴巴里的生意。
嘴巴里面,除了吃的,还有喝的。中国有传统的白酒,海外有葡萄酒,有威士忌,有碳酸饮料和能量饮料。几十年前,海外的啤酒行业最先完成了并购整合,竞争减少后,出了几个世界级的大赢家,这是个非常精彩的案例。你会发现,嘴巴里确实藏着很多好生意和大机会。
但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怪事,要说吃喝,那喝茶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男女老少,喜闻乐见。但是有意思的是,境内资本市场竟然没有茶叶上市公司,一家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02要说市场,茶叶每年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亿,规模绝对不小。过去二十年来,我国茶叶的种植面积大概翻了三倍,每年能增长5%;茶叶内销从每年45万吨,增长到每年多万吨,年增速达到8%,出口也在保持每年超过2%以上的增速。
除了市场规模大,增长快,茶叶生意盈利能力也还是挺强的。几家要冲击上市的公司,毛利率平均达到了50%!这个盈利能力,要比很多卖咖啡的、卖饮料的,卖啤酒的要高很多。
既是大生意,又是赚钱生意,为什么没出一家茶茅呢?
首先,是这个行业太过于分散了,是典型的大行业、小公司。最大的茶叶公司,市场份额连1%都不到。这个生意,是典型的一片银河,星星点点,全是小星星,但看不到月亮。
0
那为什么没人能长很大呢?因为茶叶说是一个行业,但基于口味和产地,茶叶其实又细分成了无数的小行业。这个生意,人们重产地,而轻生产。有的产地,就那么点产量,它不太容易扩张。它本质上还是一个初级农产品。
农产品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看天吃饭,存在不确定性;第二,劳动密集,人工成本高,如果用工荒,那生产都成了问题;第三,农产品没办法规模化。没有规模,就没办法降低成本,就没办法大量扩张。
你反过来看,有一家做奇异果的公司,它的品牌做成了世界第一,它怎么做到的?它把每一颗奇异果,当成一个制造业的产品来看待。它把果园做成了一个标准化的制造业工厂,用制造业的品控标准,来制造农产品。这是一个重要的启发。
而茶叶,你会发现,人们非常看重品类,会问产地,但是没那么在意品牌。因此,茶叶生意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隔壁茶山上的王老板,而是山脚下卖封装好的茶饮料的消费品。因为它们先发做了品牌,它用品牌来给某个茶品类做了代言,让年轻消费者记住了这个品牌。
从这个角度,茶叶公司如果只是成为制造业产业链上,原材料的一环,那这个价值显然就小了。茶叶如果想做成一个大生意,按照制造业的微笑曲线原理,一头要抓上游,抓住生产流程和工艺,另一头要抓最下游,抓住品牌、消费者和人心。
从这个角度,中国类似茶叶这样,格局分散,市场广阔的领域还有很多。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雄心的企业家,和有洞见的投资者。
当别人眼中看到的都是问题,止步不前的时候,恰恰是有心人,最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