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日常茶叶购买中,经常会听到在介绍一款茶的时候说它“银毫显露”,表明这款茶是顶级茶,但是很少有人关心“毫”到底是什么?
茶毫,又叫茶毛,指的是茶叶芽尖上面细小的绒毛,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茶叶嫩度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茶叶越嫩,茶毫就会越多、越密集,而越成熟的茶叶上茶毫往往相对较少。因此,茶毫的多少往往是衡量茶叶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然并不是所有茶叶都带有茶毫,一般来说红茶、绿茶之中带茶毫的比较多,比如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
正常情况来说,茶毫影响着茶叶的品质和口味,因为茶毫富含的氨基酸等物质,在这些物质的综合作用下,会增进茶汤的香气,喝起来也更加的鲜爽甘甜。而有些人在品鉴茶叶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茶汤中可以见到小白毛在上下浮动,让人觉得茶叶品质较差,其实这是好茶的特征之一,可以通过变换冲泡方式来减少茶毫的掉落。当然顶级的茶叶无论茶毫多少,茶汤都是很通透,多次冲泡茶汤仍然清澈。
那简单的以茶毫的多少来辨别茶叶品质的好坏是可行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很多茶因为种种因素,往往不带或者少带茶毫,比如说龙井茶,因为在制作工艺中有一道“辉锅”,这道工序在干燥茶叶促使香气形成的同时,还会磨掉青叶表面的茸毛,而一些茶叶在制作过程中,经历揉捻等工艺也会造成茶毫的减少。
此外一些乌龙茶、普洱茶、黑茶在采摘的时候,以开面叶为料,本身就比较粗老,茶毫自然就少。
言归正传,茶毫其实就是茶叶上面的小绒毛,大家在购买等级较高的红茶、绿茶及白茶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来作为顶级茶叶的判断标准之一,但并不是判定所有茶叶质地好坏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