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8月24号之后,囤字几乎被打滥了。
嗯,还有盐字。
但大家没想到,茶字,也有机会与囤字放在一起,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词汇中不经意的一员。
故事的开头,是一位大哥,找到另外一位大哥买茶。
谁知道这位卖茶大哥原来是位大姐,这就尴尬了。
大姐卖过茶给这位大哥,于是,想要囤茶的时候,他再一次找到这位网名已经跟茶叶无关而是从事海外代购的大姐。
他问这位大姐:大哥,你家有没有一千斤茶叶。
大姐说:好茶按克卖,正常情况下按斤卖,云南茶按公斤卖,你这一下子来一千斤,有那么大地方放吗?
大哥:我就是要一千斤,你就说有没有货吧。
大姐:有货是有货,但买这么多想干嘛?
大哥:听说茶叶含硒,可以抗辐射,我想囤点货。
大姐:我家的红茶确实含有硒,但是那只是少量的,所有茶叶都只含有少量的硒,你就别凑热闹了。不过我家的茶叶都是有机茶,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真真实实的有机茶。
大哥:那敢情好,来二斤。不过要按一千斤的价格给我~~
看完这个故事,村姑陈真真是五味杂陈。
没想到,天下大势,波云诡谲中,竟然把最纯朴的茶叶,给掺和进来了。
但这并不是带给村姑陈最大震撼的。
最令人回味良多的,是在这段对话里,所体现出来的买茶人与卖茶人的各种角力,各种斗智斗勇,各种小心思小盘算。
短短的几行字,却是集各种智慧结晶于一堂。
极具代表性。极有意思。
且来分析一二。
《2》
故事的开头,是买茶大哥找一位从前卖过茶给他的人买茶。
这种情况很普遍。
买过一次,喝了感觉不错,价格也在自己认可的范围之内,那么,再次复购,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是绝大多数人的习惯。
村姑陈也遵循着这样的购物理念,潜意识里是不想浪费时间在寻找新的采购源头上。
但是,第二次复购,也要审时度势,也要经过一番简单的辨别才行。
像故事里这样,这位从前卖过茶给他的“大哥”,头像已经变成了一位大姐,并且连名字都改成了海淘代购,他还继续找人家买茶,这也太粗心了。
换头像,换性别,换名字,说明这个马甲换人了。
为什么换人,有可能是缺钱,这个马甲里加进来的所有粉丝转卖了;也有可能是改换了行业,原先卖茶没赚到钱,后来改弦更张了。
无论是哪种情况,潜台词都在告诉我们,这位大哥(大姐),已经没卖茶了,或者是,主营业务已经不是茶叶了。
当下主力在做海淘代购,茶叶已经不再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