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受争议的小罐茶现在怎么样了砍柴网

显然,杜国楹和他的小罐茶不只想做高端礼品市场。

今年上半年,小罐茶推出多泡装,将价格降至多元一斤,后续将推出价格更低的小罐茶彩罐产品,直接打入原叶茶的主流价格带。在此之前,小罐茶金罐每罐4克,售价50元,折合元一斤。

在杜国楹的规划中,不久的将来还会推出茶饮料、茶包等开架产品,甚至不排除有做新茶饮的可能。

这(茶)是一个万亿行业,行业里的第一品牌有机会去做一家百亿甚至千亿公司。当然用的肯定不是原来的方式,一定是更现代的方式。杜国楹说。

什么是更现代的方式?

传统原叶茶注重山头、产地,做好茶叶再去找用户,小罐茶的打法是先锁定目标人群,再根据人群的需求,设计产品,设计包装、强推品牌,占领市场后追溯上游,建立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建设生态示范茶园进行规模化种植。

这套做法确实使小罐茶打出来了,年其零售额破20亿元,距离其产品正式上市刚刚过去3年。

然而,伴随着小罐茶的热销,品牌营销大于产品本身的质疑声音一直存在,并且在今年年初达到顶点。

杜国楹则对虎嗅Pro说:如果产品不好,你讲什么品牌?

近期,杜国楹接受虎嗅Pro专访。在6个多小时的交谈中,他详尽地解析了外界鲜少知道的产品逻辑,以及对小罐茶的整个谋篇布局。

本篇深案例尝试解答两个问题:承担杜国楹千亿野心的现代化打法到底是什么?小罐茶的未来要怎么走,茶行业能否出现一家千亿市值的公司?

前一个问题对于消费品领域的创业者/从业者有学习和借鉴意义,后一个问题大致可以看出茶行业(包括原叶茶、茶饮料、新茶饮)发展融合趋势。

下图为本文核心要点:

#实时监测+新经济公司投资价值,独家框架与案例,尽在虎嗅Pro会员

黑卡。

一、新产品如何完成0到1,快速起量?

作为一个上市仅三年的品牌,小罐茶来势太猛。

一位经营茶企十几年、企业规模超10亿的老板,说起小罐茶,曾感慨:这个对手半路入行,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规模已经很接近我了,如果我今年再不采取措施的话,它一定会超过我。而事实上,转过年去,小罐茶的零售额就做到了20个亿。

小罐茶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涉及到一个全新产品如何做到从0到1——其实杜国楹最擅长的部分,就是从0到1,找准需求,快速起量。

在小罐茶之前,他已经做了背背佳、好记星、E人E本、等备受争议但又确实赚钱的项目。

杜国楹说:我做了十五年消费电子,觉得做得太憋屈了。赚钱吗?赚钱了。有未来吗?看不到大未来。我最后两个项目(E人E本、)就是在苹果的眼皮子底下找一条活路而已。

中国有什么东西可以做成美国的苹果?挑来挑去杜国楹挑中茶叶。他问了自己三个问题:一,为什么要做;二,怎么做;三,哪些商业基本常识是无法颠覆的。

为什么做茶?

杜国楹经过两年调研,认为茶叶有两个特点:

其一,茶不是一个普通的消费品,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有大量的情感因素和文化内涵;

其二,行业混乱,没有价格标准,也没有突出的茶叶品牌。

这两点让他判定,茶叶行业可以诞生出一个巨头企业。

那怎么做?

杜国楹要做的是消费品的茶,用打造烟酒品牌的思路去做。

将茶叶视为消费品,意味着,既不把茶看作农产品,也不把茶看成高高在上文化品。后两者,才是中国茶叶市场的最主流打法。在这个市场中,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更讲究茶的品种和产地,对而非品牌。

于是,虽同属历史悠久的文化代表,茶行业却没能出来一个诸如茅台(市值1.3万亿)一样的标志性品牌,港股上市的天福茗茶一年卖16亿,市值52亿人民币,90%以上的茶企年销售额不足万元(农业部数据)。

在杜国楹看来,一个消费品能否成功起步,还要回归科特勒的4P理论,即,产品本身、价格、渠道以及推广。

产品、价格、渠道、推广,四个永远是互为一体。调整价格,人群有可能变,渠道也可能会变,媒介和消费者的沟通方式也可能变。我们永远不能孤立去看问题,动任何一个,其他三个必须跟上。

第一步,先识别产品对应的人群和需求。

小罐茶定位在高收入的茶习惯人群,这样的人群有喝茶的习惯,同时他们渴望简单方便喝茶,但不想成为茶叶专家。

之所以要定位高端,杜国楹给出的理由是:做高端是跟我过往经历关系比较大。我觉得茶叶的高中低档都有机会,低、中、高都需要品牌,那从哪切入呢?当然是从我最熟悉的人群入手。同时我们也想给中国茶立一个标杆,所以选择了高端。

这类人群对茶叶的需求无外乎三个:买的时候不用选择困难,自己喝的时候要好喝顺口,送礼的时候要有品位。

于是针对需求的痛点,小罐茶抛开传统中那些繁复的饮茶习惯和不透明的价格体系,用大师技艺快速建立好茶的认知标准,用统一的小罐包装强化品牌、弱化品类,同时还弱化山头概念,无论什么茶都一样定价。

第二步,定价。

价格是小罐茶最受争议的地方。小罐茶的定价逻辑是,先了解好原料的基本价格(给农民的),再看给经销商多少,再倒推目标客群能接受的价格是多少,给自己预留出多少利润。

这是一整个利益链条,利益要合理分配,对农民我们要锁定原料,没有人出得起比我们更高的价格了;对经销商要让他赚到钱。任何一方得了暴利这个链条就是不健康的,其他力量会去挤压链条的平衡。杜国楹对虎嗅Pro说。

最终小罐茶将价格定在50元一罐,一罐4克,折合元一斤。

小罐茶还被指暴利、收智商税,为此杜国楹索性算了笔账:本质上小罐茶多块一斤的市价,刨除给渠道的分配,再刨掉原料、加工制作、市场推广、人工等等费用,只剩下5%的净利润。

据虎嗅Pro了解,对比同行业,其他现在市面上相对知名和有规模的茶品牌,毛利率普遍在50%左右,而净利润则在8%-10%左右,个别净利润甚至能达到16%左右。若杜国楹透露的数字属实,那小罐茶的毛利和净利润确实算不上高。

由此也可见,高端和低端的定位,只是针对的人群不一样,定价不同,但高端品牌的利润率并不会必然比低端品牌高。

三看渠道。

众人皆知杜国楹擅长营销,孰不知若要成就20亿营收体量,渠道能力与营销能力同等重要。

杜国楹做消费品20年,基于此前信誉,早已在全国范围内搭建起稳定的销售渠道,这是小罐茶先天的优势。我们正式在全国开打的时候,北京到拉萨,三个月铺到。为什么?这是二十年建立的信任和口碑。

目前,小罐茶60%的销售额由以往的老经销商贡献。这些老经销商就信杜国楹,杜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

利润的分配是渠道管理的本质,渠道的控制、忠诚度、执行力从何而来?能赚钱一切都好说。但暴利又不合理,不赚钱也没动力,这里有一个尺度。杜国楹表示。

与此前略有不同,小罐茶代理商是从市这一级别开始,这么考虑的原因是:省代赚十个点,地代赚十个点,店里赚二十个点,最后都挤压到用户头上。而这会导致利益链条的不健康。

在广告(推广)上,小罐茶去除传统茶叶的繁复,尽量弱化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不强调龙井、普洱等茶叶品类和具体山头,用纪录片式广告强调品牌和品质。

尽管小罐茶的营销惹来若干是是非非,但没有争议的是,它确实给行业带来一个新思路:将茶叶由复杂变简单、将产品标准化。

并且,与外界的固有认知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与虎嗅Pro的对谈中,对于品牌塑造,杜国楹强调最多的是产品本身。产品是道,营销是术。企业首先要有好产品,广告的使命是把产品卖好,不是忽悠。

这样的思考背后,是杜国楹对既往跌过跟头的反思,而不是对外的某套话术。

在背背佳和好记星之间的年,杜国楹有过一次破产经历,当时他投资了很多项目,但产品积压,从坐拥亿万资产顷刻变成负债多万。从生死间爬出来后,杜国楹改变了对产品和营销的认知。

在一次小范围的回乡交流中,杜国楹也说了类似的观点:二十年前创业,赚钱的能力最重要,学会挑项目,学会打广告,钱很快赚到了。但赚钱和做企业是两个世界,做企业和做品牌必须有更高的道德底线,否则你赢得不了消费者长时间的信赖。

年7月小罐茶上市,12月就回款1个亿,杜国楹知道自己的这套消费品思维成了。但也有出乎杜国楹意料的地方,比如,高端茶的礼品化的比例太高,已高达百分之七八十。

二、危机背后的标准化思考

年以前是小罐茶的第一阶段,是为印证消费品玩法能不能行得通、消费者是否买单,以及这个用户群体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年后,小罐茶进入到第二阶段,重点在于改造上游供应链。

眼下,杜国楹在黄山投入数亿,正在建一座占地面积多亩的中央工厂,黄山工厂那边一直在谈,但为什么迟迟不敢下手?因为市场没有给我们清晰的结论。我只有解决了市场(问题),才能靠我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倒过来去整合整个资源,也才能让整个产业链真正活起来。杜国楹对虎嗅Pro说。

但后端的工作是隐性的,杜国楹在大刀阔斧建设后端的时候,今年1月小罐茶经历了成立以来的最大舆论风波。

年底,杜国楹在广州茶博会的一场公开论坛上,透露小罐茶零售额破20亿元。1个月后,有人在微博上算了笔账:8个大师,平均一个大师一年炒了2.5亿的茶假设全年无休,平均下来,一个大师每天炒出斤净茶、顶尖的茶娘一天才炒40斤,小罐茶大师累不累?

在新媒体环境下,舆论迅速发酵。

大师作指的是代表大师技艺的作品,并非大师手工去炒茶。制茶大师们制定产品标准,把关原料采摘和生产过程。更多的苦活、累活交给现代化制茶设备去解决。在当时的声明里,小罐茶官方如此回应。

按照官方说法,大师相当于产品经理,他们和小罐茶一起制定茶叶品质标准,控制产品品质,利用自己的经验,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和工厂,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

小罐茶标准化背后,是为了实现消费者端的两大基本诉求:一是保持口感的一致性,不能出现这一批偏苦、那一批偏涩的问题;一是实现产品的安全性。

同时,也是基于杜国楹对公司的定位:小罐茶不是只做高端茶,之后会涉及到到大众茶、快消茶,要想实现百亿甚至千亿市场不可能依赖手工。

杜国楹说:如果这个问题(工业化)不解决,规模化的效益就会有问题,成本得不到根本的有效的控制,另外产品的标准化没法真正实现,产品没有标准,谈何品牌?所以我们必须去做。

今年5月,小罐茶宣布与IBM合作,建自动除杂生产线。杜国楹希望之后能用机器的地方全部用机器来替代,我敢说到明年,不单单在中国,在全世界我们中央工厂的自动化程度也是排第一的。

目前,小罐茶的大部分茶品都在原产地完成采摘和粗加工,之后运到黄山做统一的精制、封装。年,小罐茶加大了茶园端的建设,目前已经在黄山休宁、云南凤庆和福建安溪建立自有茶园。未来,杜国楹打算在每一款茶的核心产地都建立工厂和生态示范茶园,用小罐茶在市场端的影响力,建立生产标准,告诉周边的农民怎么种植、怎么采摘、怎么管理,然后输出鲜叶原料的标准。

这是一套完整的从市场到工厂,再到上游基地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不过如此高度工业化也引来质疑,虎嗅作者王新宇长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