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希望的田野上冯爱霞金融活水润桃红

金融活水润桃红

冯爱霞

“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当金灿灿的阳光,照亮了农人的梦想,当清风浓郁着果香,收获着金黄的麦浪,当汗水浸泡的种子,播下希望的田野,大地奉献出所有的寄养——厚积丰藏。

我就是在这抢收、抢种芒种时节里,奔向朋友的乡村——“山东省油桃示范基地”莒县果庄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朋友说,已错过了春天赏花的季节,不能再错过初夏品桃的盛宴。

车子在蓝天、地绿、水美的原野下穿行。车窗成了大银幕,忽而林荫大道,忽而黄绿交汇,忽而溪水潺潺,忽而云遮山峦。一座座农家小院掩映在花草树间,一条条整洁硬化路纵横交错;一块块农田生机盎然,一个个大棚沿河岸展开......

一面白墙黛瓦的景观,书写着“山水桃园,书韵果庄”的大字,由远及近,甚为雅致。朋友正在此等候,老友重逢,深情拥抱,仔细端详,亲切交谈,聊着过去的故事,说着乡村的变迁。

朋友曾是隔壁的邻家姐。三十年前,我寻找着诗和远方,她在父亲“小小键盘连万家,方寸平面寄理想,滴嗒声中度人生,青春年华献银行。”的熏陶下,继承父亲志向,背着挎包翻山越岭,投身金融事业。她起早贪黑,风雨无阻,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出没在田间地头、街坊巷里。在企业厂矿有她忙碌的身影,在农家小院有她爽朗的笑声。如今,朋友已到退休年龄,儿子又继承了她的事业,现成了一名农商行的金融人。

朋友父亲所在的农村信用社,有“铁帐、铁款、铁算盘”的美誉,当时是几间斑驳的瓦房,几张破旧的桌椅。木桌上,一把算盘、一支笔、一个印台、一曡账,夜深人静时,还能听到从隔壁传来噼里啪啦的算盘声。朋友回忆说:“那时父亲常为百姓上门提供服务,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他脚下一滑,跌倒在泥洼路上,便再也没有醒来。在倒下的那一瞬间,他把挎包死死抱在怀里。如果父亲还活着,看到今天的变化,该有多好啊。”朋友回忆着,眼角闪动着泪花,我的双眼也已朦胧。

朋友见状,忙把话题转开,宽慰地说:“那个年代,条件都苦,没有计算器、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现在由简陋的小瓦房变成了宽敞的高楼大厦;手工账本变成了网络办公,手机银行一应俱全。办公电脑,鼠标轻移、键盘轻点,一笔业务便轻松搞定。”

“我常对儿子说,虽然时代进步了,但‘挎包精神’不能丢,那是老一辈农信人数十年来,身背挎包,走街串巷,用双脚丈量土地,服务三农,凝练成的一种金融文化,一种奉献精神,一种职业信念,要薪火相传。”

金融人的“挎包精神”深深感动着我,朋友一家三代人,见证了农信合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岁月虽然苍老了她的容然,但那颗奋斗的初心依然。

我顺势问“现在儿子在哪?”朋友神秘地说:“我们先去桃园,再去看他。”

“桃花四散飞,桃子压枝垂。寂寂青阴里,幽人举步迟。”一走进大棚,清香之气扑鼻而来。桃园绿如海,红似火。葱茏的桃叶间,一颗颗水润、饱满、红晕的油桃,芳香四溢,缀满枝头,若隐若现。红彤彤的色泽,甜丝丝的桃香,沁人心脾,令人垂涎欲滴。红红的油桃你拥着我,我挨着你。采摘的游客,提着竹篮将采摘的桃,放进竹篮里。几个衣袂飘飘的女子,如仙女下凡准备王母娘娘的蟠桃宴,那串串笑声,遗落在果林里,微风吹过,如铜铃响起。

我们与桃园主人不期而遇,桃主握着朋友的手,感激地说:“这就是当年的贷款建起的大棚,要不哪有今年的好光景。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交通受限,油桃销售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资金回笼不及时,影响了扩大生产和品种技术升级。可喜的是,有‘鲁担惠农贷’资金及时支持,才使我有资金建起了几个标准化大棚,改进了棚内设施,提升了保温效果,棚内的油桃上市时间比去年还提前了二十多天。油桃供不应求”。

我们坐在阴凉的桃树下,品着又大又甜的桃子,和农户们攀谈起来。一位党员农户说,他管理的“扶贫大棚”也喜获丰收。

原来,果庄镇还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公司的运营模式,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在金融业的支持下,以“扶贫资金+特色产业”的模式,投资数百万元,建设了现代化冬暖式大棚,统一承包给油桃种植大户,每年收取的租金,用于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分红。同时大棚还优先雇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加贫困户的务工收入,通过产业扶贫,增加村集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经济收入,逐步脱了贫,百姓们亲切地称为“扶贫大棚”。

中午时分,我们信步走向林荫下的农家乐,门外大红灯笼高高挂,屋内摆着农家饭桌。前来观光、采摘、贸易的客人们乐滋滋地坐着农家凳上,品着农家菜,吃着农家果,喝着农家酒。老板娘见我们进来,喜盈盈地迎上前,一句“来了哈,快请坐。”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像是久别重逢。

午后文化广场,清风拂面,悠扬的二胡声留住了我们的脚步,定睛看,侧耳听,原来几位老艺人正在全神贯注合奏着二胡曲《在希望的田野上》,那悠扬的琴声,如清河水,涓涓流淌,流进田间地头,流进村民的心窝。村民们有的站、有的坐,有的蹲,脸上乐呵呵地。接下来是”大嫂、大娘”们的广场舞表演,引来阵阵掌声。淳朴的乡音、乡情、乡景洗去了尘世间的浮躁,大有”此心安处是吾乡”之感。

阳光移动着脚步,轻洒在村委大院,斑驳树荫下,人头攒动。人群中传来一位穿红马甲的小伙亲切地声音:“叔叔婶子、大爷大娘、兄弟姐妹们,不要怀揣侥幸心理,更不要贪图小便宜!只要涉及转账,首先要核实对方身份。若发现被骗,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报警追回损失。”讲话的,原来就是朋友的儿子,正在向村民宣传如何防范金融诈骗,普及金融知识。

一位大叔认真地问:“青年你好,现在都有哪些简便快捷的信贷呢?”朋友的儿子积极解答着:“大叔好,如果有资金需求,我们可以采取信‘e贷’或‘家庭亲情贷’统一授信模式,集中写申请,次日甚至当日就可以放贷款了;对于资金需求量大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我们可以选择‘鲁担惠农贷’产品。‘鲁担惠农贷’由山东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服务,实行财政贴息,让‘三农’真正得到发展资金,减少贷款成本。咱们只要珍惜好信用,就能把信用变成真金白银,只要贷款按期归还,不拖欠,不挪用,到期就可以办理续保和贴息。现在已有不少农户受益于这些特色的款项了。”

人群中站出一位种植户,高声说:“是呀,现在银行放款速度真的很快,今春由于放贷及时,一点没耽误俺买化肥、农药,在关键的时候救了急,在这里表示谢谢了。”种植户双手抱拳拱手,感谢地说。

“不客气,要说感谢的话,感谢大家对我们的信任,新时期,乡村振兴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关乎着百姓的命运,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对乡村振兴进行大力扶持,这是金融业的光荣使命,也是金融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朋友的儿子激昂地说,这时人群中传来了笑声和掌声。朋友也惊喜地说:“没想到呀,孩子干了金融这行,还练了口才。”我们也都开心地笑着。

近年来,农户看到了大棚种植油桃有很多好处,但是很多农户受资金限制,无力扩建油桃大棚。又想到过去贷款时,不但找保人,而且手续繁琐,即使审批下来,也错过了最佳时机。致使桃农宁愿通过民间借贷,多付一点利息,也不愿意向银行申请,造成了民间借贷,金融风险居高不下。当地农商行针对桃农现状,推出了“油桃贷+信e贷”,即以家庭为单位申请贷款,无需找外部担保人,还加快了办贷速度。将“农户申贷”转变为“银行送贷”,解决了农户“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朋友的儿子满怀信心地讲着,百姓们如饥似渴地听着。

此时电话响了起来,只听到朋友的儿子耐心地说:“您不用跑腿,我现在教您使用,您打开手机银行,登录后点击‘我的贷款’,再点击……”

我们望着朋友儿子忙碌的样子,悄悄走开了。我向着他的背影,伸出了大大的拇指,朋友也骄傲地笑着,霞光映红了她的脸。

果庄“油桃之乡”的美誉,果真名不虚传,来到油桃批发市场,真是大开眼界,令人震撼。一堆堆油桃如小山高耸,一筐筐油桃整齐排列。市场里一片热火朝天繁忙的景象,桃农们正在分拣、打包、搬运。各地客商云集,装载车辆络绎不绝。过去现金结算、跨区域结算比较繁琐,现在当地银行提供一条龙的金融服务,现场发编号、现场打存单,实现油桃市场不间断结算。

据悉,目前全镇大棚油桃发展到了2万亩,年产油桃余万斤,年产值达3.5亿元。“果庄油桃还”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这丰收的背后,也有汩汩流淌的金融活水,浇灌三农沃土,给乡村振兴插上了金融的翅膀。

芒种时节,各金融行业,都提供了精准可靠的金融支持,满足多样化需求。利用线上+线下”“信用+担保”“农业+农民”融合增信模式,满足农民春耕秋种金融需求。农行莒县支行助力夏粮“颗粒归仓”;农商银行金融活水持续浇灌日照绿茶产业发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莒县支行、金谷银行莒县支行等也将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城乡居民;日照银行莒县中心支行建设“惠民饮水站”润泽民生;中国银行构建“惠农贷”产业集群,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工商行推行了惠泽三农融资的“农耕贷”......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以农商行为例,该行“面向三农、面向小微企业、面向社区家庭”。先后推出了“鲁担惠农贷”“创业担保贷”“退役军人贷”“家庭亲情贷”“小微家庭贷”“巾帼创业贷”“复工复产贷”等系列特色信贷产品。针对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推出了“乡村好青年贷”“大学生就业帮扶贷”。为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异地打拼的老乡,推出“毋忘在莒乡情贷”。采用“线上+线下”办贷模式,使金融活水滋润千家万户,浇灌希望的田野,助力产业,扶持人才,打造美如画的乡村振兴。

“怀中有梦想,头上有镰刀,眼中有明月,心中有戒尺”。胸怀浓浓的三农情结,依托沉甸甸的金融信贷杠杆,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从春耕备耕到企业微贷,金融人严守道德底线、死防职业“高压线”,守初心、担职责、管内控、化风险,一件件,一桩桩,无不彰显了金融人使命和承担。他们受理的每一笔贷款,都认真对待、仔细审核,不但详细考察贷款户的经营场所、资产负债、现金流量,还要通过村委会、群众了解贷款户的信用状况、人品素质等情况,最大限度保证贷款的准确性。

“既要脚踏大地,又要仰望星空。”服务于三农的金融人,上山下乡、进村入户,开展“送政策、送建议、送服务、送资金”。无论是鱼塘、猪圈、果园、麦田还是小微企业,都留下了他们深深地足迹。也许裤腿沾满泥土,但一颗服务“三农”的初心未改。

在这桃花盛开的地方,硕果累累的背后,除了农人的辛勤劳作、技术创新,更是各级党组织引领,金融活水不断浇灌农田沃土,输送活力血液的成效体现。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振兴农村,就是这个时代的使命之一,“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到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家乡银行机构孜孜不倦地谱写着“金融业”的坚守和担当,浓墨重彩地描绘着“金融人”的情怀和大义,以奋斗的姿态服务“三农”,奏响着助力乡村振兴的华章。

家乡莒县是文化古国,也是农耕大县,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金色的麦浪翻滚,翠绿的秧苗拔节。红红的油桃、鲜绿的茶叶、紫色的葡萄、丹参花......一镇一特色,一乡一品牌,乡村振兴的景观,美不胜收。

一群金融人穿梭乡里,挥汗如雨,跋山涉水,日复一日。小到挨家挨户、乡村小区、金融站点。大到城乡企业、学校,厂矿,不同类型贷款、存款、理财等项目如数家珍,想你所想,为你所需,这不仅是一种便捷,更是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

金融活水润桃红。一株桃枝从“出生”、“成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润”。那装满一厢厢的桃李芬芳,那承载着希望田野上的乡土情怀,驶过晨曦雾霭,驶过春耕芒种,驶进高速大道,驶向五湖四海......

冯爱霞,笔名小雨,莒县人。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日照市作协会员、桐乡市作协会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等。获首届青未了散文奖、青未了金融散文奖、第三届中国(日照)散文季刘勰散文奖、全国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奖、齐鲁壹点清泉计划奖、黄海散文双年选一等奖、山东金融文学庆祝建党百年征文二等奖等数十次奖项,作品在《人民日报》数字《北京日报》《西部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家》《山东工人报》《浙江工人日报》《齐鲁晚报》,当代散文、胶东散文、金融文学、齐鲁壹点等省市及国家级报刊杂志网络发表,有系列作品入编《胶东散文十二家》《中国当代优秀作家散文选》《初光3》《日照市茶叶志》等。

壹点号天街小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