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南方之佳木属木,以锅炒杀青属金,以火煮茶属火,以水泡茶属水,以陶瓷盛茶属土。“茶”兼容了道学的阴阳五行及吸收了天地日月的精华灵气,所以“茶”的兼容性及包容性非常广阔。
所以我们每个人看见的“茶”有所不同,上三教之人儒家看见的是礼仪,道家看见的是气机,释家看见的是禅意。那么上九流农家看见的就是丰收,但商家看见的就是利益,而我们消费者所看见的是实惠及物有所值。
在往期视频里面我有介绍很多商家提倡我们采用低温泡茶及快速出汤,这里面的原因我有介绍过(色素香精茶)由于茶叶的加工制作工艺不过关或者是为了减少制作成本而采取的一些措施从而导致茶叶的品质下降,但为了挽回品质的不好就会适当的添加一些色素香精,比如日落黄和焦糖及浓缩茶香精。
比如某种茶所说的糯米香是在制茶的时候适当的添加了一些当地的糯米叶(一种草本植物)类似于糯米的味道,在网上查询关于糯米香叶的介绍是当地的一种草本植物,含有微量毒素,食用过量会导致反胃及恶心呕吐等,严重的会导致休克。这并非我危言耸听,网上有详细资料介绍大家可以去看看。
而还有某地方的一些茶,那么茶商提倡我们放几年在喝口感会好很多,比如说让茶叶里面充分的发酵利用环境的原因让茶里面长金花(其实经过化学研究就是黄曲霉菌)那么长了金花的茶真的在口感上就会好很多吗?坦白说也不尽然,我想正常情况下霉菌味没几个人会喜欢吧,但为什么还要提倡这样呢?说到底就是让你囤货。本来囤货是商家的事情现在变成消费者的事情了,有些茶叶爱好者囤了几百斤甚至是上千斤,那么你喝的了吗?
本来囤货是商家的事情现在变成消费者的事情了。我记得有个朋友说了一句话非常好:如果有新鲜的谁愿意吃喝存货呢,这话我当时听了醍醐灌顶啊。是啊,有新鲜的不吃不喝干嘛反而去吃喝过期货呢?是吧?说到这里那么有人会反驳我,说某些茶就是越存越香。这我不否认某些茶确实是越存越香,但它有个最佳品饮期,如果过了这个品饮期那么不管是茶叶本身的物质包括口感我想都大不如前。
我查了一组数据,去年我们的茶叶生产销售是万吨,其中绿茶占比百分之六十,红茶占比百分之二十,青茶占比百分之十,黑茶占比百分之十,余下百分之十是黄茶白茶。那么从这组数据里面来看消费者大多数还是消费的新鲜绿茶而非一些存茶,当然如果从世界总体茶叶的销量来看那当然红茶无疑了,因为欧美人喜欢红茶,比如斯里兰卡红茶及大吉岭红茶还有阿萨姆红茶这些,当然还有我们的英红跟祁红及滇红包括金骏眉。这些数据网上有,感兴趣的可以去查询看看。
茶圈里面有个鄙视链,喝青茶乌龙的看不起喝红茶的,喝红茶的看不起喝黑茶的,喝黑茶的看不起喝黄茶的,而喝黄茶的又看不起喝白茶的,喝白茶的又看不起喝绿茶的,喝绿茶的呢又看不起喝饮料的,那么喝饮料的这些小崽子又觉得以上喝茶的这些家伙又在装。这不是没理由的啊,也并非给这些茶排名,但事实就是这样。比如喝绿茶的拿个保温杯子或者搪瓷杯子就给泡了因为方便,而喝黑茶及青茶白茶这些还得煮一下或者要一下茶具家伙事儿。
有时候是环境所致从而导致我们喝什么茶,有时候是身体所值让我们喝什么茶,极少人是因为喜欢什么茶而喝什么茶。因为有时候环境不允许我们随心所欲的想喝什么茶就喝什么茶,更多的时候是人去适应环境而非因为人去改变环境。而我们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基本也就不挑茶了,有什么茶喝什么茶,上什么茶就饮什么茶,允许这就是所谓的老茶人吧。
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对于茶的好坏之分也不那么看重了,而是适口为珍。当然不能去喝那么色素香精茶包括一些做旧或者做新的垃圾茶,那些喝多了对身体不好,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大家囊中羞涩甚为踌躇可以去选择一些高沫喝,虽然高沫的品相不好但质量还是有保障的。(首先声明,我不是卖茶叶的,我是个紫砂陶艺茶具的手艺人,但同时也是一个茶艺师。)所以以上所言是基于我个人的感受。
最后啰嗦一句,物为人用方为良物,而物为良物才能物尽其用。就是说有东西你得用得喝,放那里就是垃圾一文不值,要是放过期作废了你就后悔去吧。茶也同样如此,有了就喝,喝完在买,囤茶那是商家的事情,如果作为消费者的你来囤茶那么只能说明你入坑了。。。好自为之。。。
以上文字全部手打,如有错别字请谅解,生活不易勿逞口舌之快,不喜请划过屏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