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茶叶贸易的起点,有着重要意义
大小斤之折算如此复杂多变,宋人在统计买茶额时若不采取统一的计量标准,似难以理解。且把标准不一的斤重数量罗列一起,不仅无法区分真正数量,也无多大意义,况且宋人还要做课额比较。倘若不用大小斤,又如何分析一些问题呢?例如福建买茶祖额为39.3万斤,而元丰七年十月福建路转运副使王子京指出“建州岁出茶不下三百万斤,南剑州亦出二十余万斤”即产茶总数达到了余万斤。倘若视39.3万斤为大斤,每大斤当6小斤,则39.3万斤相当于.8万斤,似乎更加接近于万斤之数。
但福建在至和年间的买茶额一度达到79万余斤,合万小斤,比万斤还多万斤。但我们应该注意,79万余斤的买茶额是在植茶的条件下之数额,面万斤则是在自由通商的条件下的数额,难道椎茶还比通商更有利于茶叶生产的发展?显然不是。正如王子京所云:“建州腊茶,旧立榷法,商贾冒犯,利甚厚,自黑宁三年官积陈茶,遂听通商。自此茶户售客之茶甚良,官中所得唯常,税钱极微,南方遗利,无过于此。”
王子京所说的万斤是福建一地茶产量,而39.3万斤应是买茶额,尚未包括折税茶、耗茶、私茶等诸项数额,且折税茶数额又极富弹性。天禧元年五月,政府提高在福建收购茶叶的价格:“福建路买纳民茶,斤增十钱。”在此政策之下,折税茶的数量必会大增。故实际产量当远超过39.3万斤,此其一。其二,茶业政策与茶产量关系极大,在自由通商条件下,腊茶质优价高,福建种茶农户热情高涨,自然会大大增加茶产量,达到万斤也是正常增长的结果,否则,仅从数字上加以考察就无法给以正确解释。正是基于此,我们考察宋茶产量时排除了大小斤的折算。
北宋茶叶产量的考辨已如上所述。南宋时期除准南受宋金战争影响、茶叶生产受到破坏外,其他茶区基本上变化不大,茶产量与北宋相差不会太远。
根据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论述,生产与交换构成经济曲线的坐标,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已探讨了唐宋时期茶叶生产的发展,勾画了茶业经济的一条坐标,本章拟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探讨唐宋时期的茶叶市场、茶商资本以及茶叶贸易的作用等问题,大致勾画出唐宋茶业经济的另一条坐标。
茶叶市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正如李蜓先生所指出的:“由唐至宋,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对而言,是较为显著的。其所以显著是因为商品生产有了更广阔的基础,商品流通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生产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反过来,茶叶生产的发展以及茶叶市场的扩展,又壮大了商品经济的力量,丰富了商品经济的内容,茶叶成为大宗商品的新时代自唐代中叶即已拉开了帷幕。日本学者大泽正昭对唐宋时期茶业的重要地位及茶叶的流通有精彩的论述:“蔬菜类和茶叶在唐代以后的农业生产构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茶叶是八世纪中叶以后得到迅速普及并进人流通的作物。茶叶的产地位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山地,茶叶产地受到限制的特性,引致了由南而北的活跃的商业流通。这些商品作物栽培的发展,形成了围绕着农业生产的一个必要的规定性条件一—流通。”①大泽正昭氏甚至指出茶叶栽培的普及象征着全国商业流通的发展。茶叶商品流通遍及全国且日益活跃便意味着茶叶市场的扩展与发达。
李延先生指出,茶叶产地在川蜀江淮,而销售却远及北国、吐蕃、塞外,没有商业的中介便无法流通。2茶园户生产出的茶叶进入消费者的手中要经历很长的商业环节,与之相应的是茶叶市场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网络,正如法国学者费尔南·布罗代尔所指出的:“商品的世界或交换的世界分成严格的等级,包括从手提肩背到车装船载的低级商贩、普通出纳、小店主、各种名目的经纪人、高利贷者,直到批发商为止。”唐宋时期的茶叶市场亦是如此。茶叶经园户、商人之手进人市场,历经一系列的商业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茶叶市场有农村市场、城市市场、区域市场、边贸市场乃至全国性市场、海外市场等许多层次。因具体情况不同,茶园户与消费者之间的商业环节亦存在较大差别。
茶叶成为商品的第一个环节便是茶园户把茶叶卖出,即茶叶进入初级市场,这是茶叶贸易的起点,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初级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门槛。留在市场之外的一切产品只有使用价值,进人市场大门的一切产品具有交换价值。生产者个人是否进入交换或经济生活的范围,就看他站在初级市场的此岸或彼岸。”
茶叶进入市场一般而言有两种方式:其一,茶商到茶叶产区收购园户的茶叶。由于茶园户的茶叶生产带有小生产的性质,且茶叶生产遍及南方丘陵山地,带有分散的特点,单靠园户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将茶叶运致远方的,因此茶商适时到茶山收购茶叶便成为茶叶进人市场的重要方式。自唐代始,茶商便不辞劳苦地深入茶叶产区直接与茶园户进行茶叶交易。唐人张途曾生动地描述了成通年间茶商到祁门县收购茶叶的热闹情景:“每岁二三月,资银婚增素求市[茶叶],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迹而至。虽然其欲广市多载,不果遂也。或乘负,或肩荷,或小辙,而陆也如此。纵有多市,将泛大川,必先以轻舟寡载,就其巨煌。”?其中既有肩挑背负、做小本生意的小商小贩,也有财力雄厚,广市多载且用巨运输的大茶商。其他茶区的茶叶贸易也不逊色,每到春季新茶上市,富商大贾、中小商人便云集茶山向园户收购茶叶:“盖以茶熟之际,四远商人,皆将锦增缬金钗银锁,入山交易,妇人稚子,尽衣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