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叶市场6大乱象曝光,速来围观,避免踩坑

很多人一聊起茶叶的话题,都会觉得国内的茶叶市场混乱不堪,乱象丛生,简而言之就是“水很深”。其实,纵观各行各业,哪一行水不深呢?哪一行没有坑呢?所谓“隔行如隔山”就是这个道理。一切的一切均来源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永远存在信息差,别人知道的,而你不知道,此时信息差就为卖方创造价值,消费者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属于弱势的一方。那么,水到底有多深呢?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让我们一起往下看吧。1.茶叶产品很难标准化和统一定价这个主要体现在住宅小区内或者是街边的茶叶店,80%的茶友主要在这类店铺消费。这类店铺的茶叶货源主要是来自茶农的小批量生产,每个批次多则来斤,少则10来斤,卖完就再也没有了。每个小批量的茶叶成品之间品质差异很大,香气和口感也不尽相同,所以相互之间很难互为参照物,进行价格上的相互参考。不像可乐一样,可以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无论到哪里,零售价都是3元钱。茶叶的定价权就完全掌握在老板手里。不仅如此,同一款茶叶,老板也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实际消费能力,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定价。这在经济学里叫做“价格歧视”,可以实现老板利益最大化。只要茶叶店老板在产品外包装上做出区分,就可以卖两种不同的价格。2.茶叶品质参差不齐,龙蛇混杂首先是炒“时节”。以绿茶为例,不管什么绿茶,都是“明前茶”“雨前茶”。在绿茶当中,“明前茶”“雨前茶”就是高品质绿茶的代名词,自然就可以漫天要价了。又如安溪的铁观音秋茶,都标榜在寒露时节采摘和制作,就是所谓的“秋白露”铁观音了,价格也让普通茶友望而却步。其次是炒作“原产地”和“山场”。市场上所有的铁观音,外包装上都清晰地标明原产于某某主产区,品质纯正,正宗。或是店老板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说,“我们的正山小种原产于武夷山桐木关,所以数量不多。”亦或是,所有大红袍均是产于武夷山的“三坑两涧”;肉桂,都是“牛肉”和“马肉”(牛栏坑肉桂,马头岩肉桂)。“三坑两涧”就是几个小山谷,面积能大到哪里去?能有多少产量?用脚趾头想一下,就知道里面猫腻重重。然后就是各种陈茶,翻新茶以次充好。最典型的就是红茶类或是熟茶类,用往年滞销的陈茶来冒充当年的新茶。诸如福建武夷山的红茶和岩茶,安徽的祁门红茶,云南的滇红等,重新烘焙翻新一下,再充当新茶销售。这种翻新,单单从茶叶的外形和颜色上来鉴别,是比较困难的。最后就是各种山寨茶叶产品充斥市场。多种国内名茶的市场销售量早就远远超过了当年茶叶的实际产量,多出的这部分从而来。以英德红茶为例,虽然近几年来英德红茶在种植面积和年产量上都得到大幅度增长,但是实际的市场销售量远远大于当年茶叶总产量。据统计,年英德红茶的总年产量约为吨,年顶多也才吨左右。据一位业内人士保守统计,当年的市场销量远远超过吨。相比之下,多出的吨销量就是来源于山寨的贡献。3.茶叶外包装随便选,全凭客户意愿茶叶市场上各种外包装袋,礼盒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同一款茶叶想包装得多高档就有多高档,完全根据客户需求,在包装上又给消费者摆了一道。通常是普通的茶叶装到高档礼盒中,然后高价卖出,赚取高额利润。可见,茶叶不是外包装越高端,价格就越昂贵。以上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茶叶市场水很深的几个方面的体现。不可否认,现在国内的茶叶市场乱象重重,有待市场的规范化。作为一名普通茶友,如果在茶叶品鉴方面没有一技傍身的话,是很难在茶叶的江湖上行走的。我是“闽南联邦调茶局”,在这里提醒广大网友,“茶市不规范,鉴茶须谨慎”。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