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茶友们一起喝茶聊天,茶桌上大家普遍对当今茶行业的混乱现象感到不满,根据茶友们的发表的各种看法和茶行业的现状,小编总结出了当今茶行业的十大怪现象,今天分享给茶友们,看看有哪些是符合你的看法的。
1、名茶泛滥全国各地都有各式各样的名茶评比,还有多如牛毛的各种茶王赛、斗茶赛,评比机构也参差不齐,有科研机构,有行业协会,也有相关部门等等,现在每年发布的“中国十大名茶”就有多个不同版本,这足以让广大茶友深陷迷雾,同时也让这些所谓的名茶榜单公信力越来越低。
2、标准缺位茶的品质和口感都是非常主观的东西,每个人都可能有不一样的喜好,在现有的茶行业标准体系过于职业化和理论化,让普通茶友难以理解和操作,比如你能分辨“醇和”和“醇厚”、“甘醇”和“鲜醇”的区别吗?估计很多茶行业的从业者都无所适从,只能人云亦云,不能感知的标准就成了“皇帝的新衣”。
3、品牌集中度低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拥有最悠久的茶文化和最丰富的茶资源,一年产茶量更是超过多万吨,可在世界十大茶叶品牌中竟无一是中国品牌,普通茶友能说出的茶叶知名品牌寥寥无几,这足以说明茶行业品牌集中度有多低。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单云南普洱茶就有多个品牌,一个山头讲一个故事,互相拆台诋毁,在内卷中消耗。
4、绿茶化明显各种茶类不顾自己的特点,盲目的绿茶化,一味的追求芽叶嫩度,采摘时间也都跟风明前、雨前,比如君山银针本是黄茶名品,可选择也早已绿化。乌龙茶的发酵也越来越轻,口感也越来越像绿茶,比如铁观音现在都是清香型做法,而传统的韵香型铁观音也几乎消失匿迹。
5、过度礼品化现在茶叶的销售越来越注重其礼品化功能,包装越来越精致奢华,铺张浪费严重,包装成本大于茶叶成本也是常态。新的包装法今年已经颁布,并会在9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法规对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等都做出来明确的规定,期待实施后茶叶的过度包装现象会有所遏制。
6、过度金融化资本的介入让茶叶脱离了日常消费品的属性,被赋予了文化、收藏、金融、投资等等属性,成为了金融投资的标的物,都在追求存茶升值盈利,一些所谓老茶价格更是被炒到离谱。但脱离了大众消费者的日常消费市场,单靠炒作终将崩盘留下一地鸡毛,近几年广州芳村屡见不鲜的金融炒茶暴雷事件就是血淋淋的案例。
7、掺假牟利利字当头,以次充好。有用制作熟普的边角料、茶末茶梗等垃圾原料加香精胶水压制下成所谓“茶中化石”碎银子的,还有用过期的陈年绿茶、受潮的发霉的过期红茶等制作成加糖茶、香精茶、色素茶销售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一小部分的不良茶商的恶劣操作足以重创茶行业信誉。
8、低价陷阱一味的把低价作为竞争手段,为此去牺牲茶叶品质和商家信誉。现在各个电商平台、直播间里到处都充斥着9块9包邮的所谓超低价福利茶,为了流量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故事讲的一个比一个感人,演技一个比一个专业。让消费者在一口一个“家人”声中一坑一坑的连环掉,而他们却挥舞着镰刀一茬又一茬的割着韭菜。
9、过度文化包装喝茶原本是一件雅俗共赏的事,不同人群各有各的喝法,可以琴棋书画诗意茶,也可以柴米油盐酱醋茶。但如今的茶行业,各种“大师”“高人”满天飞,开口易经,闭口五行,恨不得把中华五千年都装进茶里,硬生生的茶搞成了一门玄学。但茶叶本就只是可以喝的农副产品,没有那么神也没有那么玄,喝茶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大可不必去装。
10、市场内卷严重一个小小的地级市可能有好几个专业茶叶批发市场,甚至一个小到几万人口的小县城也开发茶叶专业市场,茶是大众消费品,但应该还算不上大宗商品,过多的开发茶叶市场分流了资源,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的半死不活,内卷严重。
以上的10大茶行业乱象你会有同感吗?欢迎评论区留言。感谢阅读阅读,如果喜欢我的内容,烦请点赞、收藏、评论、转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