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句容大事小情:发布网
咨询问政权威回复:微问答
发展生态农业圆梦全面小康
句容“以农富农”实践探索、面临挑战和对策建议
编者按: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句容是革命老区、农业重镇,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梳理特色做法、总结提炼经验、研究规律趋势,以理论成果深化认识、指导实践,意义重大。8月,市委宣传部、市委研究室、市委党校、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融媒体中心、镇江日报社句容站等单位组成联合理论调研组,赴戴庄村、丁庄村、西冯村、解塘村、唐陵村、下甸村,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普通农户、与村社干部交流,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对我市以生态农业推动富民强村的实践进行了调查研究。9月9日,第十五届中国传媒年会在句容举办分论坛,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助力乡村振兴筑梦福地名城”主题,展开头脑风暴、贡献真知灼见,调研组对相关观点进行了学习吸收,形成本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都要看“三农”工作成效。
句容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是苏南农业重镇。多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指引下,遵循现代农业的一般规律,发挥生态环境、区位交通和境内周边农技资源等多重优势,针对丘陵地区农民增收难的“瓶颈”实际,把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形式,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了应时鲜果、有机粮油、优质茶叶、草坪苗木、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形成了“戴庄经验”“丁庄样本”“西冯模式”“唐陵道路”等“三农”领域改革发展成果。
该市市委书记潘群表示
“树立‘山水田园福地’城市定位,把农业农村经济纳入战略部署,坚持‘生态高效’发展方向,重建了农民对土地的信心,涌现出一大批‘亚夫二代’‘亚夫三代’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蹚出了一条不片面依赖工业化、城镇化,‘以农富农’的全面小康之路。”
一、实践探索
(一)坚持党建引领、人才支撑,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拥有靠山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三农”发展的领导力量,既具有凝聚力、引领力、公益性等优势,也存在着缺少联系服务、组织动员群众新抓手的挑战。在句容农村,一个党组织、一个带头人、一帮“土专家”,带动一个村庄、振兴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是“三农”发展最鲜明特征、最动人的图景。
▼
一是把党组织建到产业链上。
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装上“红色引擎”,一直是句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心。多年来,该市致力于推进“党组织+产业链”,构建全覆盖、全过程、全功能的组织体系。
年,茅山镇老方葡萄合作社成立。创始人方继生是老党员,从80年代起,干过烧窑、养鱼、养鸽、养蚕、种草莓、西瓜等一系列营生,最后,种植葡萄获得成功,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合作社免费指导社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帮助社员销售,带动周边群众共同栽下增收致富“金果果”。
年,西冯村“两委”牵头成立花草木专业合作社,年12月,合作社建立党支部,村党总支书记兼任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探索建立创设服务平台、创优帮扶政策等“七创”模式,吸引8名党员返乡创业,拉开了当地调整农业结构、建设“草毯绿波”村庄的帷幕。
年2月,在赵亚夫的直接指导下,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成立。村“两委”干部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理事、监事等,实现人员“村社合一”。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介绍,“当时,合作社还是新生事物,通过交叉任职,提高了合作社的公信力、号召力,保证了合作社的公益服务性,避免了企业大户主导可能带来的与民争利。”
年,丁庄万亩葡萄合作联社成立,户农户入社,占种植户比例超过90%;老方、二丫、老毕等7个葡萄专业合作社、37个家庭农场,以及茅宝葛园、茶博园、豆腐村等涉农企业加入。年,合作联社建立党委,镇党委书记兼任联社党委书记,成立管理、技术、生产、营销4个党支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支部分工协作解决产、供、销各环节上的问题,实现产业链与组织链紧紧啮合、同步建设。
70岁的丁庄村村民丁付强种了28年葡萄,见证了村里的发展变迁,感慨地说,“多亏了党委、政府的重视,多亏了合作联社,才有今天丁庄葡萄的兴旺!”
二是把“领头雁”放到产业链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书记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牛鼻子”。
不同时代,村级事务有着不同侧重点,早期,更强调行政管理,完成农业税、“三提五统”等征收任务,维护村域社会稳定。当前,更注重经济建设、公共服务,只有壮大村域产业、实现富民强村,才能巩固和加强基层组织的权威性、动员力,只有服务为本,才能构建联系、教育和引导群众的新机制。不同阶段、不同形势,对村党组织书记提出了不同要求,如何外引内培既“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也“懂经济、懂市场”的“领头雁”,成为基层党建的“必答题”。
天王镇唐陵村原本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党委书记刘树安原本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在外从事建筑生意,一年有上百万的收入。年,镇党委“三顾茅庐”,动员刘树安回村参加党支部换届选举,希望他能够带领全村拔掉穷根子、闯出致富路。尽管家人不同意,但刘树安觉得,“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不忍心看着大家继续穷下去。”毅然接受了镇里的邀请,并成功当选。一干,就是13年。
有着建筑行业从业经验的刘树安敏锐意识到,城镇化进程必将带来绿化行业大发展,家乡丘陵地貌,种植大田作物灌溉成本高、机械作业难、综合效益低,必须顺势而动、因地制宜,发展高附加值的苗木花卉业。思路清、路子对,经过12年发展,去年,全村苗木销售额突破50亿元,村民中千万富翁、百万富翁过百人,过去的贫困村成为公认的小康村。
刘树安只是该市众多村集体“领头雁”的缩影。近年来,该市创新实施村书记专职化管理,出台了《句容市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实施办法》和《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选聘进编》“1+4”文件体系,建立健全与村书记岗位相匹配的准入退出、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职级管理、激励保障、考核评价等制度,构建了以“专职五级”为核心、“四有四专”为主要内容全链条管理体系,以系统性思维破解村书记队伍建设“痛点”,有力提高了村书记队伍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涌现出唐陵村刘树安、西冯村李治顺、丁庄村方静、戴庄村姚伟超、行香村张冬才等一大批示范村书记。
三是把“千里马”请到产业链上。
如果说党组织是句容农业发展的“主心骨”,村书记是“顶梁柱”,那农业科技人才就是拉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千里马”。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破解产学研“三张皮”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该市聘请赵亚夫担任总顾问,组建4个亚夫团队工作室,集聚10余位业内顶级专家学者,在粮油、果品等6个产业建立专家学者领衔、33位市级农技人员参与,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盟的“1+1+N”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探索专家学者技术入股、按劳取酬等利益连接方式,形成了以点带面、联点成片的农技推广和产业培育体系。
今年2月因长期积劳成疾、不幸病逝的镇江农科院果树研究室原主任糜林,就是亚夫团队工作室的一员。他33年如一日扎根“三农”一线,帮助茅山老区农民掌握应时鲜果先进栽培技术,并把科技成果陆续推广到中西部地区4个省、17个县,累计培训农民16万多人次,帮助农民增收10亿多元。
句容市茅山镇曹庄村村民唐跃进,早年承包了75亩地种梨,由于品种和技术落后,梨子卖不出好价钱,陷入了“越种越亏”的窘境。年9月,糜林看到了媒体对唐跃进的报道,主动找上门,来到了他的梨园。听到糜林自我介绍是农科院的,无偿前来“传经送宝”,唐跃进喜出望外,从此,两人结下了缘分。糜林帮着唐跃进改良品种、升级技术。“有一次,请糜主任来指导修枝,结果下大雨,以为他不会来了。”唐跃进回忆,“没想到糜主任还是来了,冒着大雨,手把手教我,剪完一棵问我会了没?不会,就继续示范。”如今,唐跃进凭借学到的“真经”,每年收入达到30万元,自己也成了经常受邀指导他人种梨技术的“土专家”。
“薪火相传,人才辈出”。句容坚持将农技研发推广与乡土人才培育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亚夫二代”“亚夫三代”育苗行动,每年选派青年农民赴日本学习,年、年、年连续三年举办“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评选活动,一批80后、90后“农二代”脱颖而出;按照产业特点和农时节点,系统制定培训计划,课堂教学与实境教学双管齐下、“请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转变理念、更新品种、升级技术、开拓市场。目前,该市每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次以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47%,形成了人左右的技术带头人和乡土人才队伍。“土专家”“田秀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技应用推广的中坚力量和20万农民“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技术服务队伍。
年,句容市成立了全医院。农产品遭遇病虫害束手无策?想把产品卖到网上不知从何下手?医院3名专家实时坐诊,特邀10余名专家在线“会诊”,从选种育苗、种植管养到“触网”销售,但凡农户遇到“疑难杂症”,医院将汇聚全省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在线给出专属“治疗方案”,实现为农服务“私人订制”。同时,提供病情虫情播报、典型案例分析等服务,创新农技推广模式的同时,有效节省了农民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成本。后台记录所有数据信息,形成“大数据”,为全市农业系统提供预警与解决方案。
总体来看,该市已建立“合作组织有党在、增收致富有‘头雁’、技术培训有专家、村头路口有能人、田间地头有青年、足不出户有网络”的农业发展党建引领和人才支撑体系,“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了坚强有力的“靠山”。
(二)坚持因地制宜、生态兴农,让“土里刨金”成为现实
句容地处苏南、毗邻南京,周边市场消费力强,但劳务、土地等要素成本较高;耕地总面积89万亩,是苏南传统农业重镇,但相对于华北、东北等地的大型农业基地较少;丘陵地貌,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易旱易涝、灌溉困难,但地势起伏有层次,利于景观建设;纬度南北居中,生态环境优越,配合设施,农产品多样性好,具备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的自然禀赋;境内有江苏农林职业学院、镇江农科院,周边有南农大、南林大等农业高校,农技力量雄厚。立足客观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句容农业走出了一条“重鲜食、多品种、高品质、融合化”的独特道路。
▼
一是践行“两山论”,上好生态农业必修课。
句容境内处处真山真水,拥有大小湖泊多个,工业经济相对薄弱,环保“包袱”轻。生态是句容最靓丽的底色、最珍贵的资源,也是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的前提,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近年来,该市按照“环境友好、绿色生产、废弃物循环”的思路,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
来到戴庄有机农业园,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虫吟蛙鸣、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白鹭翱翔,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远处的山丘,山顶森林茂密,半坡果树团团,像戴着顶绿色的“帽子”。赵亚夫介绍,“山顶、陡坡生态脆弱,以修复、保护为主,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缓坡旱地,发展果树、茶叶、畜禽养殖,建设林、草、畜旱地生态系统;山脚山冲、岗塝水田,发展粮食、蔬菜、畜禽,建设水、稻、菜、草、畜水田生态系统。”
立体生态系统逐步恢复了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水质土壤。农民赵忠志介绍:“专家统计,我们稻田动物种类多达种,有小鱼小虾、蜘蛛、青蛙、蛇,老鹰也来了,还发现了野生娃娃鱼。”生物链相生相克,兜虾大量繁殖、摄食杂草嫩头,蜘蛛让稻飞虱无处遁形,如今,越光水稻基本上不生病、不再需要人工除草;农田地力显著提高,戴庄村土壤有机质含量已由1.5提高到2.5左右。
汪厚俊的家庭农场位于戴庄有机农业园中心。果园里,甜柿树和碧根果树下长满了黑麦草,几百只鹅和上千只鸡正在草丛中嬉戏觅食。汪厚俊介绍,“这些草都是特地种的,有四个好处,一是以草除草,抑制其它杂草;二是有草就有虫,给散养的鸡鹅提供食物;三是可以给自己养的羊、猪作饲料;四是腐烂了可以成为肥料、改良土壤。”
走进果园旁新修建的大棚里,只见一层钢架隔出了上下两个空间,架上是几十只膘肥体壮的波尔山羊,架下是铺着厚厚一层醋糟的猪圈,饲养着大小几十头梅山黑猪,让人惊奇的是,棚内并没有养殖场常见的异味。“在赵老指导下,用镇江醋厂的醋糟残渣制作发酵床,羊的粪便落下后,利用猪拱地的天性,进行掩盖、翻耘、发酵,消除了异味,腐熟后成为果园肥料。”汪厚俊介绍,“树下种草,养鸡、鹅,鸡吃虫、羊和猪吃草,鸡、鹅、羊、猪的粪便变成有机肥回归果园。既是循环农业,又是有机生产。”去年,他的农场收入超过30万元,是盒马鲜生定点基地。
据了解,近年来,句容市大力开展畜禽粪污、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农作物秸秆等回收和循环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率超过95%。
二是突出特色化,构筑比较优势“护城河”。
句容种养结构调整始于上世纪80年代,赵亚夫在白兔镇率先引进草莓,方继生在丁庄村试种葡萄;90年代初,当地政府推广过蚕桑、麻;0年后,杨修林、王巧娣、窦永敏等在镇江农科院指导下,引进桃、梨,戴庄村试种越光水稻,唐陵村发展移植木,西冯村发展草坪;5年后,蔬菜业兴起;年后,当地无性系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年后,开始引进蓝莓、火龙果、薄壳山核桃、中药材等新门类。时至今日,应时鲜果、草坪苗木、有机粮油、优质茶叶等已成为主导产业。
调研分析,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是发挥比较优势、市场大浪淘沙和农户能动反应的结果:区位交通得天独厚,应时鲜食水果不耐储运,必须就近消化,有利于抵御其它地区的竞争,遂成当地最特色的产业;周边消费市场广阔,商超、门店等终端主体众多,电商和物流发达,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跳过批发市场,直接对接零售商和消费者,既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产品价格,也回避了绝对规模不足的短板,形成了“小规模、多品类”的产品结构;花木草产业抓住了5年以来大规模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房地产、道路交通、市政绿化、文化体育等领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戴庄村村民张正义的家庭农场,规模不大,但种类繁多,有10亩葡萄、20亩茶叶、2亩车厘子、2亩火龙果,其中,10亩葡萄中,巨峰5亩,阳光玫瑰、白萝莎5亩。问起他为何种这么多种产品?老张解释:“一来延长上市时间,从三、四月份的茶叶,一直到11月份的火龙果,全年有货可售;二来方便搭配,一箱葡萄中每个品种都放上一串,顾客尝到多种口味,更受欢迎;三来不断走在前面更新品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卖出好价钱。”
后白草坪产业则抓住了城镇化历史机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草坪种植、辐射面积已发展到三万多亩,带动全镇从事花草木农户达1.2万人,草坪种植亩产值近一万元,全年草坪销售超4.3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占领全省草坪市场30%以上的份额。
三是聚焦高质量,下好以质取胜“先手棋”。
句容农业绝对规模较小,决定了无法走“大基地、原料型”的道路。要素成本较高,据调查,沿路、近水的承包地,年租金大多超过元/亩,农业雇工平均约元/天。地处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和消费实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拥有大量中产阶层人口,具备走“高投入、高品质、高溢价”的条件。同时,该市工业基础薄弱、缺少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决定了只有提高初级农产品价格,才能吸引要素投农。因此,该市通过“标准化、强科技、严监管”,聚力提高农产品质量。
早在2年,方继生开始制定企业标准。年起,该市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配套,产地标准、产品标准、生产加工标准相衔接,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全覆盖”的思路,推进建设农业标准综合体。年,句容市成为全国首个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县)。如今,该市主导制定了无公害大棚草莓、万亩珍珠养殖等省级标准58项,市级标准45项,明确一系列农产品“在哪种、怎么种、怎么管、怎么分拣加工、达到什么指标”。执行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地方标准项、企业标准10项。建成5个国家级、6个省级、17个镇江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生产覆盖面达到81.5%以上。比如,为阳光玫瑰葡萄制定了严苛的统一收购上市标准:一串在35—40颗,重量在—克,单层果,糖度大于18度。
标准化推动了生产技术、物质装备和产品品质的全面提升。该市普遍推行药肥减量、施用有机肥、病虫害绿色生物防治等要求,应用大棚、喷滴灌、遮阳网、灭虫灯、防鸟网、增温补光等设施,推广修枝塑形、定穗疏果、立体复合种养、水肥一体化等工艺。目前,全市累计通过认证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6.2万亩,绿色农产品74个、有机农产品1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62.66%。
白兔镇是有名的“草莓之乡”,是全国无公害大棚草莓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近年来,镇村从土壤改良做起,在育苗、栽培、培肥、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生产环节大力推行绿色防控,实现了全程“零化学农药”。
丁付强全家种了30多亩葡萄,较早尝到了标准化生产和设施农业的甜头。今年五月初,葡萄开花期间,遇到罕见的高温,造成葡萄大小果和果裂,七月份,连续降雨,葡萄易感染病菌,也影响了口感。由于自家早早安装了避雨大棚,与邻居露天种植相比,有效减少了损失。“一亩大棚钢管成本约1万块,可以用10年,两到三年换一次薄膜,每次-块,遇到灾害天气,可减少1/3损失,每年约块,划得来!”老丁的“账本”算得清,“早年,镇政府设了万的奖补资金,给建设大棚的农户补贴,多数人不愿意搞,结果万没用出去;现在,没有补贴了,大家完全自费也在上。”
68岁的丁庄村村民方忠云种了4亩葡萄,规模不大,但调研组发现,他的包装盒却很精美,上面印着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