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宅快乐水里的经济学

在美国乔治亚州的首府亚特兰大市,药剂师约翰·潘伯顿开了一间小药店。年的某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捂着脑袋来到了这家药店。一进店门,那位中年人就大声嚷嚷:“我头痛死了,昨晚喝了太多的酒,快给我配点治头痛的药水。”

小店员一看连忙配制头痛药水,因为手忙脚乱,误把一瓶苏打水当凉开水冲进了药里。那位头痛的病人也不知底里,举起杯子就喝了一大口。嘿,他顾不得头痛了,连连夸起了这杯药水:“药水真好喝。”第二天,这位头痛病人又来了,不过不是他一个人来的,这回他还带来了好几个人。他刚进店门,就大声地说:“我要昨天的那种治头痛的药水。”

老板潘伯顿恰好在店里,见来了客人就亲自招呼,可当他把药水配好后拿出来,那位头痛病人喝了口却又嚷嚷上了:“这不是昨天的那一种,昨天是深颜色的,今天怎么变成白色的了?”接着他又对带来的那几个人说,“我本来想请你们尝一尝昨天那个药水的味道,没想到今天就变味了。”说完就气呼呼地领着人出了药店。

潘伯顿感到莫名其妙,忙把昨天当班的店员叫过来问个究竟。小店员只好把昨天如何配错了药水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潘伯顿赶忙让店员照着昨天错配的步骤,配制了一杯。尝了一口,果然有股与众不同的味道。19世纪的美国各种秘方药、特效药盛行,商人们伙同药剂师将各种酒精、毒品加入到秘方药中,声称可以治疗各种疾病。潘伯顿看到商机,决定参照这种错配的药水,制出一种饮品。说干就干,身为药剂师的潘伯顿,很快就拿出了自己的“科研成果”。

可口可乐的诞生

由于资金有限,潘伯顿第一年的广告费用只有美元。好在当时的广告费也十分廉价:巨幅油布标语每幅1美元,有轨电车标语1便士多一点,三张海报只要1美分,只需要1美元印刷张试饮礼券。

年3月29日,一则广告刊登在《亚特兰大日报》上,像很多新品一样,广告重点强调了产品的特性:“美味!清爽!醒脑!提神!兼有奇妙的古柯叶和著名的可乐果的特色!各个冷饮柜均有出售。”

潘伯顿找到当地一位叫弗兰克·鲁滨逊(是个有文化、又会画画)的能人,想给自己的产品谋划下。如果说潘伯顿是产品经理,那么鲁滨逊就是品牌负责人。

要给这玩意起个好名字,什么“甜露”、“消暑液”等,鲁滨逊都感到太过俗气了。“消暑、解渴、清凉……”鲁滨孙口里不断地叨念着潘伯顿的文案说明。

一个“冷字”(cold)给了鲁滨逊灵感,他连忙拿笔写下。但是一个字也不叫名字呀,要给配点什么别的词。这时天快亮了,外面的公鸡叫了起来,鲁滨孙一着急,又把公鸡“cock”写了下来。白纸上就出现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cockcold”。鲁滨孙反复排列着这两个单词,不管前后怎么排都觉得变扭,鲁滨孙后来想出一个绝招,把最后的字母“k”和“d”都换成了字母“a”,“Coca-Cola”就诞生了。鲁滨孙对这个名字非常满意,又乘兴设计了富有特色的斯宾塞草书式“可口可乐”字样。年6月16日,“可口可乐”logo第一次刊登在报纸。

鲁滨逊制定的营销策略简单而有效:用各种平面广告劈开脑海,让尽量多的人知道可口可乐这名字;与药店、冷饮店等终端销售渠道合作,让消费者可以便捷的获得可口可乐;通过免费赠饮的方式,降低消费门槛,靠产品本身的上瘾性形成重复购买。

18世纪中期,一种加入古柯叶的波尔多葡萄酒(马利安尼酒),曾风靡整个欧洲和美国,教皇、英国女王、美国总统、大发明家爱迪生等社会名流、政府首脑都曾是这种酒的忠实拥趸。在禁酒令后,在可口可乐成为古柯酒最好的替代品,销量持续提升。到年夏天,可口可乐销量已经可以达到杯/月。

彭伯顿是个优秀的药剂师,却不具备商人的禀赋。阿萨·坎德勒经过一番努力后,年8月30日,付出美元,买下了可口可乐的全部股份,从此走上了打造“可口可乐王国”的征途。

如何才能用最低的成本发大财?水、糖和咖啡因。

19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接管城市供水系统,投入大量资金修建自来水厂等水利工程。罗斯福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耗资3亿多美元,兴建个水利工程,保障公共用水。在这种环境下,可口可乐水源稳定充足,所支付的水费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可口可乐进驻新奥尔良时,10万加仑(1加仑约等于3.79升)以内用水仅0.01美分/加仑,超出部分只要0.美分/加仑。

起初,可口可乐使用的咖啡因主要来自西非的柯拉果,但是产量有限、运输困难。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可口可乐公司盯上了两种“垃圾”。茶叶生产供过于求,大量低品质茶叶被废弃,与醋酸铅混合加工后,能够萃取出咖啡因,每磅(1磅约等于0.45千克)售价仅3美元。按照年配方比例,1瓶售价5美分的可乐中,咖啡因成本还不到0.06美分。废弃茶叶不够用了,可口可乐又瞄准生产巧克力剩下的可可废料。

19世纪,蔗糖是美国实现资本扩张的重要动力,政府补贴甘蔗种植,对进口蔗糖征收高额关税。到70年代,50多座蔗糖精炼厂拔地而起,蔗糖产量急速增加,价格持续走低。年,可口可乐成为全球最大蔗糖消费者,每年卖出的饮料中含有1亿磅蔗糖!

可口可乐公司把提炼蔗糖交给了制糖厂(如糖业托拉斯公司),萃取咖啡因交给了化工厂(如美国孟山都化工厂),自己只需要买来原料,按秘方调成浓缩糖浆。分销商在杯子里加入苏打水和冰块调制成可口可乐成品,再卖给消费者。随着销量的提高,每个分销商的操作手法不同,加入过多或过少的苏打水多会影响口感,没有冰块都会影响入口瞬间的体验。瓶装授权体系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可口可乐只需要建厂生产糖浆,将糖浆发往各地的瓶装厂,瓶装厂按照相应的操作守则,加入定量的苏打水就可以快速制作成一致口感的成品。到后来,可口可乐将糖浆更新迭代成粉末,进一步降低了运输的成本。

将非标准化的杯装变成标准化瓶装,是可口可乐发展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一步,标准化意味着可复制性,全球的每个角落只要有可口可乐瓶装厂,就可以生产出几乎相同的可口可乐。

年,坎德勒的儿子以万美元的价格将可口可乐的配方、商标以及好口碑等品牌资产,出售给了以银行家欧内斯特·伍德拉夫为首的投资财团。根据资产负债表显示,当时可口可乐的不动产、建筑物、机器和设备总价值只有不到万美元。年开始,罗伯特·伍德拉夫将全世界唯一一份配方存放到了太阳信托银行的保险柜中,一放就是86年,直到年才被转移到美国亚特兰大可口可乐全球总部博物馆一个高3米的保险柜里。

虽然可口可乐极力赋予配方以神秘色彩,但调制一瓶与可口可乐口感相似的碳酸饮料并不是什么难事,成本也高不到哪去。可口可乐从亚特兰大走出,仿冒者一路随行。越来越多的厂商和品牌尝试生产出不同剂量、不同用途、不同口味的“可口可乐”。

为了区别于其他的饮料瓶,可口可乐公司专门打造出了一款个性十足的瓶子。这种瓶子中间鼓起,人们抓起瓶子畅饮时有不宜滑脱,更加安全。可口可乐为此还申请了专利。

可乐文化

年,罗伯特·伍德拉夫成为可口可乐总裁,在他的管理下,经历了美国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二战后的全球化的可口可乐,最终成长为全世界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可口可乐究竟是一种健康的家庭饮料,还是酒精饮料的温和替代品?伍德拉夫并没有采用防御和消极地应对“公众疑问”,而是将可口可乐重新定位:可口可乐饮料没有惊天动地的重要性——它只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东西,仅仅是使人们的生活多一点轻松和愉快而已。后来被广告人逐步提炼,迭代成那句著名的“ThePauseThatRefreshes(享受清凉一刻)”。

20世纪20年代,随着一战后经济复苏,美国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压力不断提升,广告主更愿意用恐吓式营销,诸如现朋友圈里流传的“晚上11点不睡就是慢性自杀”、“吃这几种食物等于吃毒药”文案引发焦虑,来吸引消费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