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云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

南方有嘉木,凌云有好茶。凌云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广西最大的茶叶种植基地。凌云白毫茶,百色乃至广西茶叶的当家品种,该品种是罕有适制六大茶类的全能茶树品种,素有“一茶千化”的美名。近日,记者走进凌云县加尤镇境内的浪伏小镇(茶山金字塔),感受凌云茶叶的绿色发展之路,聆听一片东方树叶的故事。

肖发凌摄

草木含金,小叶子富一方

“作为广西茶叶的当家品种为凌云白毫茶,该品种于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代号华茶26号(GSCT26),是广西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地方特色优异茶树品种,是罕有适制六大茶类的全能茶树品种,利用该品种原料制作出来的红茶、黑茶品质优异,屡获国内外行业大奖。年8月,‘凌云白毫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年3月,‘百色红茶’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年11月,‘百色红茶’获得‘广西好嘢’区域公共品牌。”凌云县经济作物发展中心副主任谢再腾说道。

秦萍摄

在加尤镇百陇村,当地的广西正道茶业有限公司依托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叶,带动周边的上岩、百陇、下伞3个村的农户近千人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像百陇村这样依靠凌云白毫茶脱贫致富的故事在凌云县还有很多,许多种有茶树的村屯,众多茶农不再外出务工,专心管护茶园,用汗水浇灌出全面奔小康之“花”。

“目前全县8个乡镇户人涉及种茶、制茶、售茶,茶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县总人口的22.5%。”谢再腾介绍说,凌云茶叶已经进入规模化和市场准入制度经营的模式,凌云白毫茶以其独特的特点,在广西茶叶领域,为凌云赢得了许多荣誉,如: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年度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广西茶叶第一大县等。

邓明生摄

茶字拆开,就是“人行草木间”,草木即自然。近年来,凌云县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做大做强做精茶产业,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茶产业的经济效益,茶产业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截至年末,全县实有茶园面积11.2万亩,当年采摘面积10万亩,干茶产量万吨,其中无公害茶园3.9万亩,绿色食品基地茶园5万亩,有机茶园2.3万亩,绿色、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居广西第一位。

黄知义摄

科技助力,高质量发展添鲜绿

多年来,凌云县农业部门主动与科研院所合作,联合茶企守正创新,共同攻关,从凌云白毫茶有性群体种茶园中选育出桂香18、桂香22等凌云白毫茶无性系品种。此外,恒温恒湿发酵、微生物制茶法等新技术也应运而生。

凌云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美丽的茶山金字塔上,广西凌云浪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窖藏室里,一罐罐排列整齐的黑茶在慢慢变“老”。“黑茶是时间的朋友,微生物生态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是大自然的‘馈赠’。”该公司销售经理补仕川说,近年来,公司研究团队针对黑茶加工与品质形成关键技术开展深入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这些黑茶都是客户购买之后存在窖藏室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身价会越来越高。

“凌云还有丰富的野生茶资源,野生茶树大多分布于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的原始森林和高山峻岭中,主要分布于玉洪、沙里等乡镇,有待进一步调查。目前当地的部分茶业企业通过科技手段,利用野生茶资源开发出红茶、白茶等野生茶产品,香气优雅,滋味醇和鲜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谢再腾还介绍说。

凌云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精深加工,凌云茶产业期待“破冰之路”

据统计,目前凌云县经营茶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8家,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3家、市级4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8家,55家茶企获得QS认证,有县级茶叶批发市场1个(凌云县茶叶批发市场)。虽然先后有10余家茶叶公司开拓电商销售模式,但交易量有限。

向志文摄

近年来,受到宏观经济发展大环境和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国内市场供求矛盾突出,加上茶叶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激烈,茶叶销售形势不容乐观。“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一季度销售收入比去年少了些。企业也想做大线上销售,但因为缺少平台建设资金、人工费用等投入,所以效果并不理想。”某茶企负责人说,在销售市场和销售方式上,规模茶企主要通过企业自主营销,加工户主要通过批发市场、土特产店以散茶的形式销售。

凌云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凌云茶叶区内销售约为45%,区外销售约占55%,主要销往南宁、北京、山东、广东、福建、云南、浙江等地,部分茶企的产品也出口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地区。与此同时,因为凌云白毫茶品种优异,内含物丰富,是国内众多茶产品拼配的原料,特别是花茶、黑茶、白茶和新式茶品需求强劲,每年有接近60%茶叶以原料茶、贴牌茶的形式销往外地。

那么,凌云的茶产业能不能突破当前发展瓶颈?能不能借鉴百色芒果的成功案例加大宣传?能不能在本地进行精深加工,与时俱进根据广大消费者喜好适时研发新产品?“这需要企业‘头脑风暴’+政府‘输血扶持’+技术人员‘科技赋能’。只有上下联动、集中发力,方能破冰。”业内人士说道。

林军摄

据新华社记者5月21日报道,在临近百色的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石山农场已成功用大叶种台地茶生产抹茶,开发出抹茶雪糕、饼干、蛋糕等产品,探索出传统茶产业的破冰之路。而针对当前普洱茶(黑茶)便携型、便饮型产品开发待加强的现状,茶企通过科研攻关,开发出茶珍、茶晶、袋装茶等便携易饮的产品,新型茶饮店和冰滴普洱等新饮茶方式,也让茶叶加速走入年轻人的生活。

李彩兰摄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这是清朝郑板桥的《七言诗·近谷雨时节》。诗中,在新茶缭绕的香气里,与好友畅谈天下,画几笔山水竹枝,尽显快意人生。此时,我们在凌云浪伏小镇的品茶亭里,面对烟雾缭绕的茶山而坐,品一口鲜醇回甘的白毫茶,心境瞬间清朗自然。

凌云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杯收藏了大自然风光的凌云白毫香茗,沐浴着阳光和雨露,经过千搓万揉,重重工序制作,最终蜕变成杯中的绵柔醇香。凌云茶产业的“破冰”,亦会如此。

文字丨赵燕妮陆军安黄元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