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只育一株苗追忆大国茶匠肖时英

本文转自:普洱日报

少年立志,心怀天下。今年91岁的肖时英从20多岁开始,就奋力追逐着自己的云南大叶种茶之梦。在超过一个甲子的漫长岁月里,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种好云南大叶种茶这棵树。因为在提高云南大叶种茶繁育成活率、良种选育及现代茶园管理等茶科技创新上成绩卓著,他被誉为“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和“台地茶之父”。 

追梦

年,22岁的肖时英看着老师手中有巴掌大的茶叶标本,眼里浮现惊讶的同时,涌起无限向往。

已经在茶厂做过一年工人,又在武汉大学农学院接受系统茶学教育的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茶叶叶片。“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云南的大叶种茶,毕业后我就写了申请来云南了。”几十年后的肖时英对这片大叶种茶引起的惊叹还记忆犹新。

抱着“选育茶叶的优良品种”这一目标,他辗转来到勐海茶试场。当时,肖时英从湖北到云南,一路坐公交、蹭工程车、跟马帮……走走停停12天才抵达勐海,从那时起,肖时英和他的爱人就把根扎在了云南。从发现第一棵云南大叶种茶良种开始,到良种的大面积种植;从平均亩产20多公斤,到平均亩产数百公斤;从传统茶园到现代茶园,再到立体生态茶园,每一株奋力生长的茶树,都是肖时英逐梦的见证。六十多年来,他一直守着山间茶园,续写着云南大叶种茶的醇厚甘香。 

筑梦

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一切都是自己动手。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条件十分艰苦,但肖时英和他的爱人以苦为乐,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夫妻俩从解决茶树繁育茶籽不足的问题开始,开展了茶籽育苗、茶树扦插、茶树嫁接、茶树高位压条等多种繁殖方法试验。为了解决云南大叶种茶扦插不易发根、成活率低的问题,他们历经多次试验,探索出“以苗育苗”的扦插新方法,使云南大叶种茶的扦插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掀开了云南大叶种茶选种史上新的一页。而这也为后来肖时英和他的爱人给大叶种茶树选育优良品种、进行无性繁殖的扦插育苗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选择茶叶、终身守望的过程中,肖时英和爱人一起探索出了很多个“第一”:率先实施亩现代茶园示范工程;研究出一套适合云南茶树的修剪方法,在省外只能移栽2年生的大茶树苗,而在肖时英的试验茶园里却能移栽半年生的小苗,且茶苗长得更快;大茶园面积大,栽苗期又短,他们为此成功找出了播种更快的直播方法;为了防治“火烧边”等病虫害,以往都是使用农药和化肥,虽然能很快控制病虫害,但也带来了土壤板结、虫子耐药越来越难杀等问题,而在肖时英的试验茶园里,从植物性农药防虫到不用农药、不施化肥,就这样,肖时英发起了一次次生态茶园的“绿色革命”,最终证明不打农药的茶园不仅能生产,甚至还能增产。

对于全身心投入大叶种茶研究的肖时英来说,时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同样的时间,放置在不同环境,会呈现出不同的流动速度。

时间之“快”,让他分秒必争。从种好一株茶到壮大普洱茶产业,这条路上遍布他的足迹。60多年的时间,他和爱人一起选育了“云抗10号”“雪芽号”“矮丰”“云梅”“云瑰”“木兰1号”等茶树品种,其中“云抗10号”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已经成为云南茶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茶树品种。年,在他89岁高龄之际,还选育出了具有早生、高产和适制名优茶天然品质的无性系茶树新良种——紫香早,为云南茶树良种又添“新兵”。

时间之“慢”,让他负重前行。为了培养科技和茶产业人才,作为“大国茶匠”的肖时英在80岁高龄之际开始收徒,学徒团队来自各行各业,有的对茶叶种植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但不管是茶学专家、学生新人还是茶商、从业者,作为老师的肖时英有教无类,开设了多门专业课,向大家倾囊相授自己的“茶知识”。肖时英一身茶技,育茶苗也育人,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努力把大家对茶的认识和热爱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圆梦

如今,一片片的满山茶园,不仅凝聚着世界茶源、中国茶城的天地精华,而且也深藏着肖时英的功与名。

多年来,肖时英及其团队在茶园中辛勤耕耘,让云南的茶叶品质和产量稳步提高。年,普洱市现代茶园面积达万亩,全市茶叶产量12.4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亿元,茶农人均收入元。正是在像肖时英这样一代代茶叶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普洱茶产业的规模越做越大,已经真正成了“衣食万户”的大产业、普洱的第一支柱产业。

“创新、协调、绿色是云南茶园可以继续探索的方向。”在推进现代茶园、生态茶园建设的同时,肖时英也没有忘记老茶树资源。他认为,云南的老茶树很多,这是宝贵的财富,一定要保护好,但产业发展也需要做出更多的创新,要能推广,要有规模。因此,他一直没有停止对茶叶种植技术的创新,对茶树品种的选育,对茶产品的开发。

一生只为一株茶。这是肖时英对自己一生的评价,他在《我们亲历的普洱茶》一书中这样写道:“木兰(肖时英的爱人)和我,一生为茶。”“回顾半个多世纪的茶叶生涯,几经坎坷和沧桑,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我们并不惋惜,唯有为云南大叶种茶树去耕耘、去开拓、去创新,才是我们心中的向往和追求。”

耕耘始终如一,所以饱满;梦想念兹天下,所以不凡。从一片茶叶标本而起的缘分,到漫山茶园的坚持,肖时英不负初心,用自己的大半生年华沁出了普洱茶的甘甜。

(来源:普洱日报记者钟云编辑:张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