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西南州兴义市的一个小镇上,到处是石山和半石山斜坡。小镇的名字似乎跟这儿的地形地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泥凼——一个名副其实的石山区。可放眼望去,这片想象中本应该白茫茫的喀斯特山区,却是绿油油的一片连着一片。原来,这里的山头上种满了“青山绿水”。“青山绿水”是泥凼镇小叶苦丁茶的名字。
年,泥凼镇老寨村被农业部认定为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苦丁茶)示范村(镇)。“泥凼镇的小叶苦丁茶已经发展到多亩了,年产值万元以上呢。”老寨村第一书记李金龙说,小叶苦丁茶的种植,覆盖了全镇石山区的6个村,“光是我们老寨村就有多亩。”
小叶苦丁茶,是泥凼镇脱贫攻坚、强村富民的强大产业推手。泥凼的石山区,种满了小叶苦丁茶。因地制宜,选了一个茶产业
从前的老寨村,以种植玉米为主,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由于水土流失逐年加重,出现严重的石漠化现象,土地产出效能越来越低,群众经济收入逐年减少,贫困程度越来越深。
寻找到适合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的作物,一度成为泥凼人民的心头大事。没想到,还真有一种在石旮旯里面就能长得很好的苦丁茶。
十多年前,泥凼镇开始零星种植小叶苦丁茶,近年来逐步理清了发展思路,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按照产业革命“八要素”的要求,发展了“青山绿水”这种小叶苦丁茶,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苦丁茶种植技术简单、管护方便,种植周期短,第二年就开始有少量产出,第三年就能实现完全产出。目前,小叶苦丁茶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市场距离饱和仍有较大距离,半成品和成品销路目前都十分广阔。
“加上种植收益逐年提升,从最初的一斤3角提升到一斤2元钱,调动起了农户们的积极性。”李金龙告诉记者,苦丁茶加工工艺简单,不需要过多人工成本,普通农户只要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
通过种植小叶苦丁茶,老寨村成为泥凼镇人均收益最高、贫困户最少、贫困发生率最低、群众满意度最高的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5.6%。
如今,小叶苦丁茶已成为老寨村的支柱产业。刚采摘下来的小叶苦丁茶。紧密链接,建了一个合作社
今年54岁的骆弟昌,是老寨村小叶苦丁茶产业的受益者。“我每天都要去茶园施肥除草,看看茶叶长得怎么样。”骆弟昌种植小叶苦丁茶以来,每年收入都在元以上。对于未来的发展,他非常有信心,“因为每年收益都在增加嘛。”骆弟昌的信心,来自于老寨村从种植、采收,到加工、销售的一体化链条运作模式。
老寨村成立从事苦丁茶种植、收购、加工及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群众种植苦丁茶全覆盖及群众加入合作社全覆盖,户均种植15亩,户均种茶收益1.5万元以上。目前,合作社已通过苦丁茶产品QS认证,并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贵州名牌产品也已经通过申报。
泥凼镇小叶苦丁茶产业以村级合作社为主,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形成了种、收、加、销一体的运作模式,将合作社、村集体、群众和贫困户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年,贫困户分红4.4万元,年增长到6.1万元。李金龙介绍:“通过科学计算,我们采取4:3.5:2.5的利益分成模式。总利润减去贫困户分红后,剩下部分的40%由合作社股东分红,35%返还村集体经济,25%发放给农户作为种植苦丁茶的奖补金。”
未来,合作社将聘请专业营销人才,对产品进行品质分拣包装,分品类定制相应价格上市销售。对于小叶苦丁茶未来的推广,李金龙胸有成竹:“下一步,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走商铺、超市、电商多平台宣传销售路子,将小叶苦丁茶推广出去。”待加工的小叶苦丁茶。技术迭代,打造一个好品牌
苦丁茶既是茶又是药,经济价值较高。
在泥凼镇,高品质的嫩芽春茶销售均价为—元每斤;老叶片生产袋泡茶销售均价为17—20元/斤;育苗销售均价为0.8—1.2元/株。
这些高昂价格,源于优良品质的保证。泥凼镇的小叶苦丁茶工艺更新换代了三次:从最初的简单煮制晒干出售干叶片半成品,发展到如今的流水线制作和包装,一次次迭代更新,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打造一个好品牌。
此前,农户采摘茶青后,需要煮制1天,然后晾晒3—4天后才可以出售干叶片,天气恶劣时还有可能延长至10天以上。费时费工不说,由于工艺水准不均衡,最终成品品质也参差不齐,难以获得市场认可。
“品牌的核心是优良的品质。”李金龙说,合作社非常重视技术更新、设备升级和种植户培训,“平均每年我们都要组织1到2次技术培训,请农业专家指导种植户如何高效种植、合理采摘,并教授他们初加工技巧。”
从小跟着父亲学医的陈超文,自然明白苦丁茶的价值所在。几年前,时常在村里收购苦丁茶销往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的陈超文回到老寨村,成立兴义市绿缘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黔西南州天麒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买设备、建厂房、对村民进行培训。后来,陈超文还专门到“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遵义市余庆县学习,并邀请当地种植经销商为老寨村村民培训。他说:“成立合作社、建加工厂,就是要整合资源,发挥村级群众优势和加工厂市场优势,形成利益联结,确保农户、村集体和加工厂各方利益平衡,共同增收。”
目前,泥凼镇已建成了两家苦丁茶加工厂。最新设备投产后,采用一体化流水线作业:农户采摘茶青后马上就可以由合作社收购,然后进行分拣—清洗—烘烤—炒制—包装等现代化工艺,效能达到此前的三倍以上。小叶苦丁茶年产量从之前的吨提升到吨,产值由万元突破至万元,这里的农户们,真正实现了收益翻番。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周文君海报设计胡佳易图片 兴义市泥凼镇老寨村村民委员会编辑蒋明镏编审骆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8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