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姚彩虹通讯员陶雪 “现在进行的这一道程序是杀青,接下来是揉捻、烘干,最后就是包装。”进入4月份,春茶上市,孙运芝也忙活起来。4月21日,在炒茶车间,他时不时捧起茶叶,用手轻轻地捻一捻,闻闻香气、看看火候,“炒茶是个功夫活,一点也不能马虎,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51岁的孙运芝是东港区后村镇的种茶能手,近几年,凭着一身种茶、炒茶的好手艺,注册成立公司,设立专卖店,茶叶销往全国各地,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也成为十里八村茶农中的佼佼者。 作为南茶北引的试点,在后村镇,茶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产业。从众多茶农中脱颖而出,让茶产业之路越走越宽,老孙说,这全靠一枚小小的商标赋予的力量。 “同样的茶,人家卖几千块钱一公斤,你才卖几百,这是为啥,没有商标啊!”当年后村镇工商所工作人员的一番话,让老孙醍醐灌顶。年开始种茶叶,他只想着在茶园埋头苦干,从来没想过可以在“商标”上下功夫。年,老孙正式注册了“高吉山”茶叶商标,并在年由个体散户升级,成立自己的茶叶公司。 手握自己的品牌,老孙自嘲地说好像又多了一个“孩子”,不敢有丝毫懈怠,只要得空闲就往茶园里“钻”,查看茶树长势,更换新品种,还到处学习新的管理技术。在茶叶包装上,从内到外全部重新设计,告别过去简单的大众化包装,迈向高端。 “要说变化,最大的就是在价格这块。”老孙娓娓道来,以前就像无头苍蝇,没有目标,到处搞批发卖茶,价格被压得太低,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现在,同样的茶叶,价格至少翻了四五倍,定价权在自己手里,不怕打压。 “就比如我屋后那片老茶树,以前炒好的春茶一公斤卖不到元,现在至少元,就这个价格,还预约不到。”老孙笑呵呵说道,当散户的时候,卖茶全靠打价格战,即使人家觉得你的茶叶好,也不知道你是谁,现在有了商标就等于有了“身份证”,有了卖向全国各地的“通行证”。 老孙告诉记者,就在采访的头一天,一个北京的客户主动找上门,下了订单。一枚小小的商标给老孙的茶事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尝到甜头的老孙将自己10亩半的茶园扩到了60多亩,甚至连炒茶机器都更换了三茬。现如今,有上门讨教经验的茶农,老孙就会唠唠自己的“商标经”。 “小”商标创造“大”经济。在后村镇,从小茶厂到大茶企,商标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日照市林苑茶业有限公司是后村镇茶叶的龙头企业,名下有“极北云岫”“林苑春”2个商标。在公司技术负责人董彦才眼里,商标作为企业打开市场的“敲门砖”,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极北云岫”不仅是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省名牌产品,并且在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格评估中,被评价值1.23亿元。 “用好一个商标,就能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据东港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科科长高峰介绍,目前,东港区茶叶类注册商标达到件,占全市茶叶类商标注册总量的38.58%,日照绿茶商标成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围绕日照绿茶这一支柱产业,近年来,东港区市场监管局在西城、后村等市场监管所设立知识产权服务站,零距离引导、服务茶企、合作社和茶农“无标注标,有标创牌”。同时,不断完善种植、加工、销售等完整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我还申请了在外包装上使用‘日照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两个商标傍身,还有市场监管所把关质量,还愁啥?”老孙告诉记者,虽还未到茶叶盛产期,但是他的茶叶已经订购出多公斤,“干了20多年,越干越有劲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