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1》
来了一个老茶友。
小陈茶事五六七八年的那种骨灰级的老粉丝。
说起喝茶。
他很坦诚地说,从前喝我们家的茶,喝了觉得很不错。
想了想,像小陈茶事这样的品牌,应该还有一些,虽然没有很多,但至少两三个一时瑜亮的肯定是有的,再找两三家,轮换着喝岂不是更好?
于是,在买过了我们家的大多数茶品之后,他开始向外张望,去买别家的茶。
于是,买了一家,两家,三家,买了一圈.....
等喝过了之后,却不无失望地发现,那些开直播讲茶知识的,拍视频讲茶文化的,或者与村姑陈同样写文章说茶的,基本上都属于雷声大,雨点小,讲得天花乱坠轰轰烈烈,拿到货一喝,完全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有些太淡;有些太寡,有些有怪味,有些根本就是做旧茶,都不是视频/直播/文章里说的那回事。
失望是肯定的。
持续性失望是肯定的。
不停当小白鼠不停希望又不停失望是肯定的。
SO,转了一圈之后,又回来继续喝村姑陈的茶了。
且,舒心地发现,还是这个味道,更令人熨帖。
那一刻,这位茶友形容,有一种游子回家的放松感。
《2》
我十分理解这位茶友的心情。
盖因这种经历,我也有过。
因为,自从某个服装品牌宣布退市之后,我就陷入了四处寻找适合自己的服装品牌,并且屡试屡败的循环。
先是找了一家主营某宝的服装品牌,服装款式的挑选,打版,选材,拍照,视频,模特,皆是一位十分有品位的年轻女性。
在她的视频和直播里,对每个新开发的款式的面料,做工,设计理念,如数家珍,头头是道。
加上价格适中,并不贵,于是,成了她家的粉丝。
三年下来,买了无数的衣服。
硬生生从新粉买成钻粉。
但是,我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服装品牌——它有一个致命的硬伤,没有现货,所有的服装都需要预订。
而预订期很长,短则十天,长则45天。
有的季节很短,比如春装。等45天之后,也许福州就入夏了,这件春装拿到手也穿不上,只能藏在柜子里等明年,但明年它就成为了一旧款。
基于这样的因素,我爱上了第二家品牌。
一家广州的国产服装品牌,自己有设计师,主营线下,当然也在网上开了店。
最早吸引我的,是他们家的小香风服装,既适合办公室,又适合外出见客户,两相便宜。
只是这家品牌的衣服,过于前卫与舞台化,死亡芭比粉是他家春夏最常见的颜色.....还有一些亮闪闪的夸张配饰,实在是令人爱不起来。
只能再次离开。
后来,只好选择了天天穿旗袍。
第一个优势是不撞衫——有时候去外面,你穿小香风牛仔裤,边上坐着一女的也穿小香风牛仔裤,虽然颜色不同面料也不一样,但心里老觉得别扭——撞衫不可怕,坐一起才尴尬。
第二个优势是看不出价格——旗袍可咸可甜,有低到几百块的通货,也有高到上万块的高定,穿一身旗袍出去,至少人家不会认为这衣服是地摊货。
第三个优势是显气质——旗袍这种衣服,很奇怪的一点就是,拥有一种神奇的能量,可以让穿上它的人,无论老少美丑,一律像换了个人,举手投足,优雅知性。
当然现在爱上了马面裙——有人在嘲辫子朝,认为它不是汉家正朔,遂换了明制服装——老朱家兴岩茶,老朱家下西洋宣传中华文明,这总不会是异族文化符号了吧。
疯狂入了一堆各色各样的马面裙,等到了春天,会让它们疯狂入镜。
《3》
小时候李麻花去学美术。
先报了一个大师的班级,在宣传材料里,这位大师的头衔有十几二十个,国际国内获奖无数,且是老李的熟人介绍的,靠谱得很。
然而进去上了三个月才发现,大师从来不在机构里出现,平时教画的,都是助教。
助教们大多二十出头,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年轻男女,自己还画得稚嫩,又如何能教得出绝世好学生来?
遂换了一家机构。
这次是教育系统的朋友介绍的学校,说是要住校学习,封闭式管理,对专业分数的提高才更快。
于是被关进去了。
一周后李麻花出来了,说再也不去了。
原来她分进的是校长班,这个班听上去很高大上,是校长直接带班的,但实际是我们都懂,校长是从事行政管理方面的能手,却不一定是专业技能教学这块的优才。
分进校长班,听起来好听,实际校长一节课只在班里呆十分钟,就开会去了。余下的时间是助教来看着学生画画。
画得好与不好,助教也不太管。只盯着课堂秩序,不打不闹完事。
学了一周,什么东西都没学到。
然后又换了第三个机构。
也是全日制,小班制,据说一对四教学。
进去试听了一节课,根本没讲什么要点,李麻花说,老师一直在讲,拉型,型先拉出来....
可怜她一个线条还没拉直几天的初学者,打型简直是奢望。
最后只能请了家教,在家里一对一地教。
虽然最后终于是去了川美,但她回顾学画路上的这起波折,想想都头皮发麻。
老李在医疗系统干了一辈子,医院的哪个医生,他熟得很,但在美术领域,却完全不懂,只能成为孩童。
一试再试,摸着石头过河。
《4》
人永远会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成为一个“消费白chi”。
正如我们时常听到的那一句:***这个行业,水很深的。
你在自己的行业里,什么都是门清的,谁都别想忽悠你。
但在别的行业,那就未必了。
就像村姑陈在买衣服的时候就是个白chi,而李麻花当年的美术培训之路也是困难重重。
我们的茶友亦是。
虽然他们在自己的行业里,都是高知与精英,管着一亩三分地,受人祟敬与景仰,但到了茶行业,那就是俩眼一摸黑,晕乎乎的。
只能茫然地听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到了卖假茶的那里,听他说坐杯才有滋味,到了村姑陈这里,又听说快出水有益身体健康...
分分钟都是分裂的。
完全不知道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该相信。
所以,哪怕是高知和精英,在买茶的时候,都会迟疑,都会怀疑,都会置疑,都会纠结与茫然。
这时候,但凡来一个说真话的人,货品的品质还高,那肯定会被牢牢抓住,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
再难放下。
《5》
那么,为什么每个人在自己不熟悉和不擅长的领域,都会交学费呢?
根结在三个字:不认真。
每个行业总有那么一些人,只想玩忽悠,不想认真把品质做好。
当年那些卖大品牌山寨货赚到盆满钵满的、靠豆腐渣工程实现盈利与上市的、现在那些卖假茶赚到一个小目标的....
他们身体力行地用自己的经历,为那些偷懒者们绘出了一幅走捷径暴富的蓝图——只要够小心不被发现,造假所获得的利润远高于认真做品质的人。
有了这些“榜样”,在投机取巧以次充好这条路上,人越来越多了,赛道也越来越挤了。
而不熟悉这个领域的人,在购买这个领域的产品时,也越来越慎重了。
是以,茶友们才会在去寻找下一个村姑陈时,处处碰壁,喝到劣茶无数。
盖因那些同行都以为村姑陈只是文章写得好,但货品的品质跟他们一样;但其实,真的不一样。
可惜这一点,喝过的人才知道。
书上说,要想抓住男人的心,请先抓住男人的胃。
这个理论,放到卖茶这件事情上,同样适用——要想抓住顾客的心,请先抓住顾客的味蕾。
做他们喜欢的茶,做高品质的茶,坚持保持品质不掉线,才会是顾客绕了一圈之后,仍旧回来寻找的那一碗香汤。
顾客与品牌之间,是战友,亦是盟友。
若一方差了,这个结盟,必定破裂。
唯旗鼓相当,势均力敌,才能不离不弃,莫失莫忘。
品质恒久远,品牌永流传。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