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经常能在留言区里,看到这类提问。
“我年买的金骏眉,已经过期了,能喝吗?”
“有朋友送来一盒大红袍,包装还没拆,但已经过期了,怎么办?”
“前年买的毛峰(绿茶)还剩大半袋,没有放冰箱,能不能喝?”
“收拾屋子发现前些年去旅游时,在茶博会上买的老白茶饼,白茶应该不会过期,放多久都没事吧?”
“去年买的桂花九曲红梅(红茶),现在拆开闻,花香味已经没有了,是因为过期吗……”
金骏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
围绕“茶叶过期”展开的疑惑,哪怕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但在茶叶过期这个话题上,能找出不少共性。
绿茶、白茶、岩茶、红茶之间,不同茶叶能存多少年不过期?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特定保质期限范围,而是取决于这4点。
金骏眉《2》
一、茶叶种类
曾听过一个关于茶叶保质期的顺口溜。
“普洱白茶永流传,红茶只能三五年,清香乌龙放半年,黄茶绿茶一年半。”
茶叶种类不同,保质期长短亦不同,这是茶圈常识。
抛开别的不说,“永流传”这种夸张化说法,并不可取。
哪怕茶圈内公认能“越存越好”的白茶和普洱,也未必能天长地久地存下去。
从茶叶发展史看,白茶和普洱在国内走红的时间有限,直至今时今日,能够严格按照规范仓储的30年老白茶、50年普洱生茶标准样品,数量极少。
(扣去私人随意仓储,没有控制仓储温湿度等情况,这样存出来的老茶没有参考价值。)
换句话说,普洱和白茶到底能存多少年?在茶圈内尚未有正式定论,一切的一切还得交给历史去检验。
从稳妥保守的饮茶角度看,在仓储到位前提下,15年左右的白茶和普洱尚可放心饮用,而那些高龄古董级的老茶,喝之前要慎重检查仓储情况与干茶表现。
金骏眉至于绿茶、黄茶、红茶,它们的风味保质期长短,和顺口溜里提到的内容大致没差。
清香型乌龙茶主张趁早趁鲜喝,倒是没错,但要说只能存半年,就与现实有出入了,一切还得看具体情况,才能下定论!
比起白茶和普洱、黑茶等,大多数茶叶的保质期并不长。
喝茶时,选择在一款茶风味正好时,及时饮用,才算不浪费好茶。
盲目久存,没有意义。
以绿茶为例,经过高温杀青的绿茶,既不像白茶那样,可依赖自身保留的活性酶,在后期存放过程中,推动自身茶味的转化。
又不像黑茶那样,内部存在特定菌类,能实现独到的后发酵。
历来以鲜为贵的绿茶,在存放三年五载后,哪怕茶叶没有发霉、生出怪味,但原先的清鲜美好品质,也已经消失不见。
考虑到不同茶叶的风味卖点不同,在保质期上,还真的不能相信所有的茶都能“越陈越好”!
金骏眉《3》
二、制茶工艺
以白茶为例,哪怕同样是白茶,保质期亦有长短之别。
张三买到的白毫银针,放了两年后鲜味消失,毫香寡淡,茶汤喝着隐隐有股怪味。
而李四买的白毫银针,哪怕在存放多年后,茶汤依旧是鲜醇的,和新银针的清鲜风味不同,老银针的茶汤浆感、汤水稠度更为明显,特别好喝。
试问,这是怎么了?
为什么同样是白毫银针,经过陈放后风味差距却这么大?
排除掉储存因素影响,这与制茶工艺息息相关。
当前面那款年白毫银针,烘干不彻底,芽头内藏有较多水分时,肯定是放不了多久就变味!
金骏眉存老茶,不论是普洱还是白茶、黑茶,能拼到最后的未必是储存年份足够老,而是看品质。
要是先天原料品质不佳,内质寡淡,茶味表现平平。
哪怕存放多年,茶汤滋味也不见得会醇厚饱满,因为它在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
曾经有茶农表示,他那有一批年的寿眉,问我们要不要?
请他先寄样下来,试喝过后,还是婉拒了他。
因为,那批老白茶虽说听起来存茶年份很诱人,但可惜当年在制茶时,工艺太粗糙,茶饼压制过紧,内质受损明显,品质并不高。
存放至今,这样的老白茶虽说在市面上是难得一见的、货真价实的十年陈老茶。
但内质不足,茶味表现差的硬伤始终难以弥补!
荒野牡丹王《4》
三、存茶方式
存茶到位,才能延续好茶的美好品质。
要是存茶不规范,别说三年五载不变味,哪怕仅有三两天的光景,也能让一款好茶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早几年,从茶农来听来一个茶圈故事。
某位在福州开店的茶老板,在夏天八、九月天气正热时,开车去武夷山进货。
看中了一批大红袍,当场订了几箱,自己开车走高速运回福州。
不巧的是,开车回程时,正值中午。
三伏天热浪滚滚、烈日灼灼,将装满茶叶的纸箱放在高温闷热的车尾箱内,一呆就是数个钟头。
荒野牡丹王到了地方后,伸手摸向纸箱表面,还能感觉到残留的阳光温度,摸上去热热的。
见状,茶老板赶紧开箱,抓出来几泡茶,烧水泡来喝。
果不其然,那款原本花香格外浓郁的大红袍,一下子茶香就转淡。
前后之间,判若两“茶”。
这批好不容易淘来的新茶,就这样被浪费了,着实让人心疼。
从中可见,在谈茶叶保质期之前,绕不开仓储条件。
茶叶的保存,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始终绕不开避光、干燥、阴凉、密封、无异味、洁净存放等关键词。
要不然,稍有疏忽,就会提前将好茶存坏报废!
荒野牡丹王《5》
四、个人接受程度
一款茶到底能存多久?就算确定了茶叶种类,规范了制茶加工与仓储条件,还是很难得出统一定论。
在这背后,涉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主观变量。
有的茶客觉得,一款茶只要不发霉,不发臭,不论过期过久,他都有勇气将这款茶咽下肚。
有的茶客认为,喝茶是为了享受。要是茶叶过期后,茶香变淡,鲜味消失,风骨尽失,喝着也没意思,还不如喝白开水。
还有的茶客比较务实,觉得过期茶不是不能喝,而是得看具体情况来定。
个人的主张,也是如此。
举个例子,当你遇到已经过期的金骏眉,与其一味纠结喝还是不喝,不如先检查这三点。
一看外观。
摸一摸干茶手感是否干爽酥脆?再顺便仔细看一下,干茶上有没有生出霉点?
荒野牡丹王二闻香气。
打开密封袋后,闻一闻干茶是否生出酸味、杂味、闷味,或者其它怪味。
如果一切照常,就烧水泡茶试一试。
三是试喝。
茶汤泡出来后,好茶汤色以清澈透亮为佳。
遇到汤色暗沉、无光泽的过期茶,建议慎喝。
若是茶汤看起来没有异样,大可小口试喝。
如果试喝后,发现自己能接受,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勉强可以喝一喝。
但要是自己喝不来,口味不喜欢,并且心里实在膈应这是过期茶。
那还是少喝、不喝为好。
《6》
虽说,惜物是传统美德。
但已经存坏变味,变质过期的茶叶,该扔还得扔。
要不然,继续存下去,除了给心里添堵外,别无益处。
面对毫无饮用价值的过期变味茶,及早断舍离,很重要!
苏东坡写过,此心安处是吾乡。
喝过期茶之前,也是如此。
能做到安心、放心、舒心喝入,才是关键。
除此之外,一切都是浮云。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