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巨匠马识途迎来茶寿之年——岁。
自古以来,茶就与长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中毒,“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吃了茶叶,毒就解了。唐代医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提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据《旧唐书宣宗纪》记载,有一位多岁的僧人来到洛阳,宣宗问他:“服何药如此长寿?”僧答:“贫僧素不知药,只是好饮香茗,至处唯茶是求。”“天府之国”成都,山清水灵,气候宜人。古往今来,在成都的长寿老人枚不胜数。
“彭人始祖”彭祖《华阳国志·序·蜀志》曾记载“彭祖本生蜀”彭祖曾活到了岁,成为了中国长寿文化的代表人物。成玄英在《庄子》的注疏中写道“彭祖者,姓名铿,帝颛顼之玄孙也。历夏经殷至周,年八百岁矣。”
明寿字金挑心成都博物馆藏文坛巨匠巴金,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这位“世纪老人”家族历史上并无高寿者记录,且自幼体弱多病,但他却奇迹般地活到了岁。巴金喜欢爬山、划船、游泳,但他坚持最久的还是散步。“成都最牛00后”朱郑氏,家住成都双流区胜利镇云华社区的朱郑氏,是目前成都已知的最长寿老人,她在年9月8日,过了自己岁的生日。这位见证了世界百余年间风云变幻的太奶奶,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成都最牛00后”。
清粉彩蝠纹寿字瓷缸成都博物馆藏在成博展厅里,
出土于曾家包汉墓的庄园生产画像石上,
就有一幅生动的“养老图”。
一位老者手持鸠杖,
跪坐于树下,
一人手提食盒从老者前面的房屋中走出,
似是为老人送餐。
生动展示了汉代成都地区
尊老敬老、赡养老者的社会风气。
九为数字中的最大数,“九九”又谐音“久久”,因而重阳也含有祈愿长寿长久的意味。直到今天,尊老敬老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依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已然是大家心中的道德准则之一。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段祯实习记者泽登旺姆海报制作记者段祯实习记者泽登旺姆图据视觉中国成都博物馆编辑田莉校对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