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茶友询问:“茶叶冲泡几次后没味了,有人说可以拿去烹煮,这煮出来的茶汤有味道吗?”
回答茶友的问题。冲泡法自明朝成为主流饮茶方式后,一直延续到现在,明面上很少知道有人用煮茶的方式品茶,所以也就渐渐淡忘了,忘了茶还有烹煮的饮法。
茶叶不能久泡,但是却可以煮,这也是有原因的。
茶叶的冲泡次数与很多因素有关,最主要的两个原因还是原料与制作工艺,没有经过揉捻工序的茶种,要比有揉捻工序的茶种耐泡。如果制作工艺没有瑕疵,那就是原料的问题,不往大了说,就拿茶种的特征来说。例如绿茶,绿茶滋味重鲜爽,原料讲究嫩度,“明前茶贵如金”,绿茶都是早春便开始采摘,但绿茶的耐泡度普遍偏低。黑茶、红茶、老白茶这些茶种使用的原料比绿茶的原料成熟,茶叶包含的物质浸出较慢,所以比绿茶要耐泡许多。
冲泡多次后,茶叶中的物质浸出的差不多了,这时茶的香气滋味都会大打折扣,再去泡意义不大。
茶不可泡太久,一是会导致茶叶不耐泡,二是茶汤太浓,对健康不利,也不利于品出茶的真味。茶汤保存不当,放置时间太长,非常容易变质的,茶浸出在茶汤中物质有微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这些物质会成为细菌的温床,也对健康不利,所以冲泡后的茶可以不趁热喝,但一定要趁早喝。
所以不要一批茶泡一大壶,从早喝到晚,别嫌麻烦,想喝现泡,这样才健康。
好了,回到问题,题外话说太多了。
茶可以煮,是因为茶叶中不同物质浸出所需要的温度不同。冲泡茶叶的水温都在80度以上,冷泡茶除外。茶叶物质在这个温度中浸出的都是低沸点物质,随着水温的下降,物质浸出的速度会变慢,直至停止。而烹煮茶叶时,水温一直保持在沸腾,茶叶中的物质远远不断的浸出,而且沸腾时的水温达到最高,茶叶中的一些高沸点物质开始浸出,所以煮出来的茶汤更香,滋味更醇厚。不过也得付出代价,茶叶只能煮一遍,物质便浸出殆尽,煮第二遍没有意义了。建议茶叶先冲泡,冲泡至无味后再拿去烹煮。好茶不可以浪费啊。
煮茶虽然好,但并不是所有的茶种都可以煮。
可以用来煮的茶种重发酵,原料都较为成熟,甚至粗老。全发酵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后发酵的黑茶和老白茶。
乌龙茶和红茶不宜煮的时间过长,不然浓汤会严重影响口感。
所有茶种煮出来的茶汤颜色会比冲泡出来的颜色深、暗沉。
未发酵的绿茶和轻微发酵的白茶、黄茶不宜煮,煮会将其真味破坏,茶味变得难以接受。这三类茶鲜爽度高,茶叶原料较嫩,用冲泡的方式即可,足以将其内质浸出。
煮茶法需要注意:
1、水温,对于已经冲泡过的老茶,煮的时候要放入温水煮,冷水下壶煮会让味道大打折扣。没有泡过的茶,先用沸水洗一遍茶,后放入冷水开煮。
2、茶具与茶量,用来煮茶的器具一定要洗干净,煮茶的水壶不要太小。茶叶与水的比例要适宜,投茶凉不宜过多,煮至时要注意茶汤味道的变化,防止放多茶叶使得茶汤太浓。
我国在明朝之前,煮茶法一直是主流,大家想品饮的话就自个儿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