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白茶冲泡过了五六冲,茶味就淡了呢这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位茶友,买了斤白牡丹回去泡。

喝完茶后,过来评价到:

“茶好是好,香气滋味都不错,就是不耐泡。”

咦,不耐泡就不对了!

毕竟这可是正宗产自太姥高山上的白茶,春天时在S师傅的精工细作下出来的成品,怎么可能不耐泡?

要知道,那款白牡丹,可是标准的小葱拌豆腐色,芽头肥壮白毫多,叶片青绿细窄,呈现活力满满,元气十足的状态。

不论从哪个方面角度挑,这都挑不出毛病。

茶叶内部养分物质满满的白牡丹,在村姑陈手上,能泡上十来冲,完全没有问题。

怎么茶友拿回去后,泡过了五六冲,茶味就淡了呢?

经过一番了解后,找到了原因。

原来,问题出在了泡茶方法上。

盖碗过大,投茶不足,这一多一少之下,哪怕再好的茶,茶味也难以为继。

《2》

看过茶友发来的照片后,当下最直观的想法是,投茶量明显太少了!

这位茶友,用的是容量偏大的玻璃盖碗冲泡,盖碗大小看起来足足有ml-ml。

反观躺在盖碗底部的叶底,就只有浅浅的一层。

竟连盖碗的底部,都没有完全的覆盖。

从泡茶的叶底上看,这离正常的投茶量,起码还差了一半。

在投茶量不足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茶汤的香气滋味表现,还会影响茶汤的耐泡程度。

投茶不足,不仅会茶水比例失衡,还会影响冲泡次数。

原本按照正常情况,可以泡上十来冲的白牡丹,此时只能勉力泡上五、六冲。

于是,向那位茶友回复,“这投茶数量不对,太少了,这里面是放了多少克呢?”

那位刚入门不久的新茶友提到,他手里边没有克秤。具体的投茶克数,他也不清楚。

泡茶的时候,只是抓了一把干茶,将盖碗底部铺满,整个盖碗放满到1/3的状态。

这儿,可以看出,随意投茶,真的很难将茶泡好!

散茶状态下的白茶,由于不经揉捻,制茶时只需萎凋和干燥,便能得出成品,茶叶的天然条形可以得到完整的保留。

故而,白茶散茶的干茶体积,处于极蓬松的状态。

投茶泡茶时,若是单凭手感和干茶体积投茶,会出现较大误差。

为此,更为妥当的投茶方式,是用克秤称重后,再进行投茶。

通常来说,冲泡白茶,在ml标准白瓷盖碗内,需要投茶5克。

其余容量的盖碗,则按照这一投茶比例,进行相应的增减调整。

《3》

冲泡白茶,在茶具的选择上,通常用最普通常见的标准盖碗,便已足够。

ml的白瓷盖碗,是冲泡白茶的最佳茶具拍档。

而文章开篇的那位茶友,是位手掌较宽的男性,为了顺手,用上了容量偏大的盖碗。

由于盖碗大,投茶少,导致了茶汤滋味的不耐泡。

一款白茶耐泡与否,通常来说,茶具选择上的影响因素可有不少。

往往,泡茶的时候,茶水不分离的茶具,会让茶汤变得不耐泡。

比如,玻璃杯泡、瓷缸泡、保温杯泡……

在泡茶时,由于无法实现茶与水的分离,会无可避免的让茶与水长时间接触。

在泡茶时间过长的情况下,茶叶内部的茶味物质,容易过快过量的析出。

于是,这不仅会让茶汤容易泡得浓重,还会让茶显得不耐泡。

例如,在使用玻璃杯泡白茶时,往往续上两三回沸水后,茶味就会被泡淡了,开始走下坡路。

然,另一方面,玻璃杯泡茶,一味的加大投茶量,会将茶泡酽,不利喝茶的健康。

故而,在使用玻璃杯这类茶水不分离的茶具泡白茶时,投茶量宜少不宜多,才能更充分的利用茶叶内部的养分。

此外,进入了仲秋,天气慢慢开始凉下来。

将白茶煮着喝,受到不少茶友的欢迎。

秋冬时节,煮一壶老白茶,喝着暖心暖胃,最是安心舒适。

同样的白茶,相比起盖碗冲泡,用茶壶煮出来的茶汤次数要更有限。

毕竟,在壶内的高温的沸煮过程中,茶叶内部的养分物质释放速度加快,茶汤自然而然,能煮出来的次数有限。

一壶茶,在注水-ml,投茶2.5-3克的情况下,煮上三四壶,便也就足够了。

再煮下去,一来茶味难以支撑,二来茶汤的量一时半会间,也是喝不完的。

三四壶的茶汤,哪怕是五六人分饮,也是绰绰有余。

《4》

盖碗泡茶时,泡茶出汤时间的快与慢,直接影响一款茶的冲泡次数。

快出水,快速注水完成后,合上盖,迅速的倒出茶汤。

一手注水完毕后,另一手紧接着出汤。

在把握好节奏,做好快出水的情况下,一冲冲将茶汤沏出,可以泡上十来冲,完全不在话下。

更何况,品质好,茶味物质积累充足的太姥山高山白茶,离不开快出水冲泡。

尤其是前四五冲,刚刚开始泡茶时,茶叶内部的丰厚茶味物质,处于%尚未解锁的状态。

这时,白茶干燥的梗叶与芽头,只要稍稍一遇上滚烫的沸水,茶味物质便会快速的释放,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可溶性糖、芳香物质等可溶于热水的养分物质,溶解到了沸水里。

不消一会,一杯晶莹剔透,香甘清活的茶汤即成。

内质充足,养分丰厚的优质白茶,若是冲泡时,出汤速度偏慢,反而不利整体的茶味。

若在盖碗冲泡时,将白茶闷着喝。

往盖碗内注入沸水后,合上杯盖,闷上一两分钟,两三分钟,再倒出茶汤。

这样闷出来的茶汤,不仅茶味物质会过量释放,茶汤滋味极其浓酽,还十分不利健康喝茶。

只需联想一番,往一锅鲜美无比的鸡汤里,洒上成倍的盐,就能知道这闷出来的茶汤,是何等滋味。

将茶闷着喝,在泡茶时间大大加长的情况下,会让白茶变得不耐泡。

往往,闷上四五杯,五六杯后,茶味会慢慢变淡了。

像一块彻底拧干水分的毛巾,不论再怎么使劲,都难以让茶味物质继续释放出来。

《5》

冲泡优质白茶时,快出水是王道。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快出水,更能得出白茶的真滋味,不错过每一分的茶味精彩。

唯有快,才能更充分的利用茶叶内部的养分物质。

对比下,需要闷泡才能得出滋味的白茶,内质未免过于平庸。

若是出汤时间稍慢,会让茶味物质过多释放,让茶汤滋味泡浓重,并且还会让茶变得不耐泡。

那,是不是在盖碗冲泡白茶时,每一冲都需要做到快出水,快冲快出呢?

答案是大可不必!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若是每一冲,都按照快出水的方式,从注水到彻底出汤,不到十秒内,就泡出一冲茶。

等喝到后几冲时,茶味难免会变薄变淡。

这样一味为了快,为了追求冲泡次数,难免会忽略白茶内部的真正精彩!

一般来说,前五六冲,都可以用这样快冲快出的方式。

等到后几冲泡茶时,可以根据茶汤的汤色变化,以及个人的喝茶口味,适当的延缓坐杯时间。

在快与慢搭配适宜的情况下,才能泡出口味适宜的茶汤滋味。

《6》

姹紫嫣红看遍,方知春。

尝过真正的好茶,心中对茶叶品质好坏判定的那把秤,方才更准确。

品质好的白茶,离不开快出水冲泡,才能得出更好的滋味。

正确的冲泡方法,可以让白茶得到尽善尽美的完整展现。

对于太姥山高山白茶而言,以一只玲珑小巧的白瓷盖碗为舞台。

在适合的泡茶方式下,泡出十来冲茶汤,完全不成问题。

像唐朝的胡旋舞,心应弦,手应鼓。转蓬舞不歇!

行到水穷,坐看云起。

天朗气清,一片和气。

泡茶,冲泡次数的多与少,并非衡量茶叶品质的唯一要素。

归根到底,冲泡方式与茶汤滋味,方才是核心!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