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记不清,这是入夏后的第几场雨了。
玻璃窗上印出的水纹,让窗外的世界,变得更加唯美和柔软。
夏已立,蝉声鸣,人沉默。
如果说,春天的雨是润物细无声,要留心听,才能听到下雨的声音。
那么,夏天的雨就是“时雨下如川”,铿锵有力,干脆利落。
你能清楚地看到,天边的黑云迅速向头顶飘来,遮住一切光亮。
紧接着,在昏暗的时空里,一道闪电划破天空。
瓢泼大雨,从天而降。
忽而想到张爱玲写的,“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雨不来。”
当九莉意识到,燕山终于放弃了自己,只简简单单一句话,将内心的波澜悉数隐去。
旁观者读来,却如万针锥心。
其实,内心依然是想念的。
雨好不容易停了,在这个十分清凉的夏日午后,茶友来交流。
他提了一个问题,说:“为什么我用盖碗泡茶,茶叶总是会浮在水面上?而且泡出来的茶汤,味道也很寡淡。”
看来这是位新茶友,问题也比较基础。
那么,就来详细说一说,泡茶的那些事吧。
《2》
茶叶之所以会漂浮在水面上,主要原因是很干燥。
不管绿茶、白茶、岩茶、红茶,成品的茶叶,干度都很低。
干度低,身体就轻飘飘的。
落入水中时,会遇到浮力,一种竖直向上的“托力”,自然而然就会浮起来。
当大部分干茶都飘在水面上,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便只有底下接触到水的一部分茶叶在释放物质。
泡出来的茶汤,必定是寡淡的。
香气薄弱,汤水单薄,喝起来不够淳和稠润。
而为了让尽可能多的茶叶被浸润,加速内质的释放,主要有三个注意事项。
第一,泡茶的水温,要用沸水。
有一些茶友觉得,越是细嫩的茶,越不能用高温冲泡,否则会破坏鲜爽感。
以及,那些不耐高温的维生素,也会损失。
但用温水冲泡时就会发现,水温太低,根本就不足以打湿茶叶。
甚至于,干燥的茶叶,并没有吸入太多的水分,还是保持着极干的状态,漂浮在水面上。
特别是白茶,如果你泡的是高山的白茶,芽头和叶背上,覆盖着密密麻麻的白毫。
这些白毫,具有很强的防水性。
若非沸水,根本难以使其大量脱落,也就无法释放出深层次的养分。
所以,想要解决茶汤寡淡的问题,第一步,就是要习惯于用沸水泡茶。
俗话说,好茶不怕沸水烫。
不管是原料细嫩的茶,还是叶细胞比较成熟的茶,都可以用沸水。
千万不要觉得,茶叶太嫩了,会被高温烫坏,甚至破坏其中的维生素。
实际上,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因为大部分茶叶在制作时,就已经或多或少经历了高温,那些不耐高温的维生素,也早就在加工时自动退场了。
就以绿茶为例,炒青时候的锅温,远远超过℃,又怎么会怕沸水呢?
可见,留下来的,都是能够接受沸水力量的物质。
(定点注水)
《3》
第二,注水的手法,最好是环壁注水。
这种注水方式,是村姑陈最推荐的。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泡白茶、岩茶还是红茶,都很实用。
要领就是,以画圈的手法,让沸水均匀地浇注在干茶的表面上,就像在写“の”。
如此一来,整个盖碗里的茶叶,都能够均匀地接触到水,被悉数浸泡,均匀吸水,再均匀释放出香气和滋味。
划个重点,均匀。
这两个字,是泡出一杯色香味俱全的茶汤的关键所在。
(因为注水点固定,只有一部分茶叶接触到水,所以茶友表面依然很干)
均匀,代表不快也不慢,不多也不少。
茶汤中的各类物质,是以均衡状态存在的,茶多酚和咖啡碱不会太多,不至于让茶汤喝起来苦涩。
但它们也以合适的量溶入汤水中,带来层次丰富的口感,让我们喝到原汁原味、香清甘活的茶汤。
这样喝起来,才不会觉得淡,而是浓淡适宜。
不过据我们观察,有很多泡茶不熟练的茶友,会选择“定点注水法”。
顾名思义,就是固定在一个位置,水流不变,只浇淋某一个点位的茶叶。
相比之下,环壁注水更有难度,更考验一个人的速度和反应能力。
手臂发力,平衡力要强;注水的角度,必须控制得刚刚好;要及时收水,避免注水过满……
而定点注水呢,非常简单,提起水壶,把水倒下去就好了。
并且,定的那个点,大部分人会选择贴近盖碗侧壁的位置。
按照常识,如果对着中间注水,遇到干燥蓬松的茶叶时,沸水大概率会溅出来,弄湿桌面,甚至烫到自己。
所以,把注水的位置选择在边缘处,是更加保险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只有注水的那一边沾到了水,在释放物质,而另一边则没有,还是干干爽爽的。
连打湿的痕迹都没有,更别提释放多少营养了。
《4》
第三,避免闷泡,仍然快进快出。
当以上两步没有做到位时,有些茶友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既然味道很淡,那就闷一闷再出汤吧。
只要闷泡的时间久一些,肯定会有茶味的。
再配合上左拨右拨的动作,用盖子不断按压茶叶,再倒出茶汤。
理论上来说,闷得越久,滋味越浓。
但是,这样却破坏了一泡好茶正常的风味呈现。
泡出来的茶汤,大概率是苦不堪言,浓酽煞口的。
前面提到,泡出一杯好喝的茶汤,重点在于均匀。
很显然,闷泡恰恰破坏了这份平衡感。
浙大的王教授曾经说过,茶叶中的三大类物质,茶氨酸、茶多酚、咖啡碱,它们的释放物质是不一样的。
茶多酚和咖啡碱的释放速度,会快于茶氨酸。
所以,如果是快进快出,短时间内,差距还不太明显。
若是闷泡,拉长了茶叶浸泡在水里的时间,茶多酚和咖啡碱就会不受控制地大量释放出来。
浓是浓了,但苦涩感也让人很崩溃。
其实,茶叶的物质释放,讲究的是循序渐进。
第一冲茶汤,普遍清淡一些,清新一些,就像是开胃菜一样。
等到第二冲、第三冲,物质释放得就更多了,如同一条平缓的抛物线。
切不要在第一冲就闷泡,否则会破坏这份美好,并提前结束这泡茶的生命。
让原本可以泡十几冲的茶,不仅浓酽苦涩,耐泡度也急速下降。
《5》
茶友提的问题,个中缘由,被村姑陈还原出来的。
想来,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和冲泡不熟练有关。
看完文章以后,再回去多加练习,一个星期以后,就能进步飞速。
泡茶,是学问,也是技术。
当然,不要抱着做任务的心态去完成,否则会很痛苦。
喜欢喝茶的人,也会享受泡茶的过程,将其当成一种乐趣。
正如村姑陈给茶友解答问题时,那种抽丝剥茧,同样是一种乐趣。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