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传奇88青饼经典演绎慢就是快

茶文化系列专栏之⒇

品:抱朴艺文工作室

干仓存储的普洱茶更好喝,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经是一个常识。但这个发现,却是年偶然由一位香港茶商误打误撞造就的。一次本以为是失败的投资,却在十多年后让他赚到了一生花不完的财富,并被称为干仓教父,他所命名的“88青”,更成为普洱茶投资的一代传奇……

遭积压

目前被视为行业标杆的普洱茶,无疑是。“”其实是指勐海茶厂用年的配方、选用4级茶青为原料大量生产出来的普洱茶。主要生产时段其实是在80年代。

我们知道,在大益改制前,勐海茶厂是国营企业。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企业在经营上往往比较盲目,不能随着市场行情而调整生产。所以在经历了70-80年代茶叶出口的辉煌后,虽然有等明星产品,但仍然在8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普洱茶积压。

年,香港茶商陈国义,在店铺中遇到一位名叫陈强的客人。他自称是勐海茶厂驻香港的营业代表,还带着两片普洱茶,那两片茶是20世纪80年代末生产的饼茶,陈强向陈国义坦承,这款茶不被香港同行所看好,无人愿意购买。

▲“88”青饼

为什么卖不出去呢?因为当时香港市场上主流的口感是香港传统仓储的普洱茶。从民国时期开始,从云南跋山涉水到达香港的普洱茶历时很长,路上经过自然的发酵后,口感已经比较柔顺。加上香港的地缘和气候条件加速了普洱茶的高速陈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普洱茶口感柔和顺滑,长期以来受到市场欢迎。

而陈强手中的普洱茶,却是从云南直接生产出来的“条索肥厚、绿油发光”的茶品,未进入香港仓储,也不符合当时港人的观感,茶商进货后有风险。

遇伯乐

陈国义当时对普洱茶还不是很熟悉,主要是经营乌龙茶、绿茶和茶具。因此他也没有先入为主。

陈国义先生在台湾《茶艺》杂志采访中回忆当时的情景:

“年香港联合公司云南普洱茶前辈陈强先生到访九龙荔枝角店,打开两片从未见过的茶给我,并说在云南藏了好几年没人要,如果你要可以平一些。当时我轻嗅了一阵子,感到有一股大自然的芬芳、一点蜂蜜的甜香,特别怡人,一下子就迷住了。

商量了价格,港币每支(12提7饼)。我说那要10支,对方奇怪地看着我问,为什么要那么少?我反问到,那你有多少货?他说:大概有三百多支吧。

当时我心想,什么话?三百多支都得卖给我吗?十支已经是我入行最大的订单了。但又割舍不下这个茶,只好说,明天再送两筒过来我看下吧。陈强前辈答应了厂里再寄两筒,十天后再验这个茶,饼面草绿色泛银光。真正头痛的问题来了,我只是一个新派小茶铺,何处存放这么多茶?将几十万港币压在一个有限的货种上能行得通吗?”

▲陈国义购买的合同

当时西湖龙井卖到元一斤,而这批的价格却是10元一片。陈国义认为,就茶叶味道而言,这个市场价格肯定是偏低了,不妨下步闲棋做下投资。于是就提出想全部买下。

依据陈国义提供的购货合同中显示,茶号为“”,茶货为“云南七子饼”,数量是“枝/筒/kg”,当年普洱茶的计量单位“一枝为12筒”,“1筒为7饼”,那么这批货总共是29饼,单价是“港币75元/筒”,总金额是港币元,单价约是10.71元/饼,总共分四批交清。

始出货

为什么要分四批交清呢?因为这批货足有10多吨,把陈国义的商铺全部塞满都是装不下的,于是约定是先把大部分货存在云南。目前我们知道的,其他普洱茶都是制成即送到香港,像这样大规模存放在云南的茶叶仓库中的仅此一例。

这个决定,最终造就了一代传奇“88青饼”。陈国义的“茶艺乐园”是年开的,而92年陈国义看到此茶饼是“条索肥厚,绿油发光”已在仓库放置3~5年,遂命名为八八青饼,为了纪念茶艺乐园年开张,也取以广东人喜欢的字的好兆头为意,但茶叶并不一定是年出厂的。彼时,台湾的普洱茶市场遭遇滑铁卢,香港也受到波及。陈国义的这笔投资,一度完全看不到收回原本的希望,在云南的仓库放了很长时间。幸好,此茶凭借优异的品质,在香港的藏家很快将其介绍到大陆市场。当时国内普洱茶基本经由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进行流通。经过几位大茶商的认可和推广,88青的名气很快打响,单片的价格也迅速破百,这在当时已经是属于比较名贵的茶品了。多人询价的情况,在讯息不算发达的世纪初引起了整个市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