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茶叶大国,历史悠久,喝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但茶饮料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虽然在多年前东方树叶、茶里王这些茶饮料就一直存在。
在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无糖茶饮料却占据了70%的茶饮料市场份额。
纵观竞争激烈的饮品市场,在年之前,无糖即饮茶却一直没有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中国市场的茶饮料大部分依然是含糖调饮茶,无糖纯茶在国内的接受度较低。
但时代正在变化。
虽然在年以前,无糖概念并未受到追捧,一些品牌推出的无糖产品因口感、定位、价格等原因也没有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但最近几年,随着农夫山泉“东方树叶”的改良,元气森林的代糖产品“燃茶”及气泡水的热卖,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健康、个性化的追求,代糖、无糖概念,正在被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
农夫山泉东方树叶茉莉花茶ml*15瓶茶饮料整箱装(新老保质期随机发货)京东月销量1万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63.9购买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数据显示,受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增长的驱动,我国无糖茶饮料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年零售额为41亿元,-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6%。
年无糖茶市场加速扩容,正式迈入50亿阵营。弗若斯特沙利文还预计,无糖茶饮料到年,不添加代糖的无糖茶市场,份额将上升至12.3%。
据东兴证券发布的《食品饮料行业“无糖”饮料系列报告》显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目前类似于80年代-90年代的日本,正处于无糖茶饮料的爆发初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行业跨越式的发展。
中国的无糖茶饮料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正在面临什么样的市场状况?目前市面上的无糖茶饮料产品都有哪些竞争优势?新品牌可以通过哪些差异化的途径方法进行突围?
本文试图从这几个方面来对中国的无糖茶饮料市场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和解读。
中国无糖茶市场的前世今生
梳理中国无糖茶饮料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中国的无糖茶市场,从年至今,大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即市场培育期、企业试错期、市场细分期和爆发时期。
从年到年,可以被看作无糖茶饮料市场的培育期。在这一时期,品牌基本来自中国大陆市场之外,且均表现一般。
年,日本三得利乌龙茶以“超越水的新一代饮料”为口号进入大陆市场,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消费者接受程度较低;年,在台湾地区先推出的“茶里王”进入大陆市场,以“回甘”为产品卖点,强调低温萃取技术和产品口感,但以年退出市场告终。
在这一阶段,国外及中国台湾品牌们的试水,虽然在短期之内没有带来明显成果,但却在无糖茶品类撒下了种子,并开始缓慢萌芽。
从年-年,是无糖茶饮料市场的企业试错期。这一时期,企业们多数强调回归“茶之本味”,主打原叶泡制、0糖、无香精等,但均未取得让人满意的成绩。
年,可口可乐和雀巢推出“原叶”茶,投入了大量营销,但最终因口感和定价而退出市场。
年,天喔茶庄以“解人生烦腻”为诉求推出三款无糖茶:金观音、金普洱、金红袍,但都表现平平,最终退出市场;同年,农夫山泉推出了东方树叶,初期打开市场困难,年曾在茶饮料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中,跟可口可乐原叶、三得利一起垫底,甚至在年被列为“最难喝的饮料TOP5”。
年,康师傅推出本味茶庄无糖茶,目前已经销声匿迹、不见所踪。
从整体来看,探索期的品牌均从各个方向在进行探索和试错,竞争并不算激烈,而且因为品类生存空间有限,这一时期的大部分品牌都成为了市场炮灰,只有少数品牌才能坚持下来。
年到年,为无糖茶饮料的市场细分期。在这一时期,品牌们多赋予无糖纯茶饮料以功能特性,所面向的目标消费群体有了更多针对性。
年,东方树叶在多年的坚持基础上,从年轻化方向突围,并从包装和产品无糖特性上来引导消费者;同一年,维他的“无糖茶”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可口可乐推出无糖茶“淳茶舍”,含玉露绿茶、玉幕红茶、铁观音乌龙茶等系列;年8月份,小米有品商城以中粮茶叶为背景上线了“平仄茶”;年底,娃哈哈推出“安化黑茶”和“一茶”,包括安化黑茶、茯砖茶、普洱茶。
以年为分界线,此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入局无糖茶饮料市场,虽然体量不算太大,但都实现了较高的增速,且产品愈发细分,无糖茶饮料进入了爆发期。
年,茶里王选择“改头换面”,重回中国大陆市场;怡宝推出了“佐味茶事”无糖茶;统一推出无糖高端茶饮传沏冷萃单丛茶,价格高达20元/罐;可口可乐也带来了日本进口的绫鹰绿茶,主打“清新自然,就是好茶”。
年,银鹭推出无糖茶品牌“山云茶画”,聚焦都市白领人群,定位“手边名茶”;而新兴无糖茶品牌“让茶”成立,主打“高山茶”,打造“新一代健康茶饮料”的形象,希望能够“让茶陪你每一天”,并推出了以高山茶为代表的创新单品,探索在“自然本味”和“更好喝”两大消费需求下的破局之道。
回顾中国无糖茶饮料的十几年发展历程,会发现品牌们从未放弃中国的茶饮料市场,消费者对于无糖茶饮料的接受度也逐渐提高和细分化。
虽然无糖茶坐了多年的“冷板凳”,也被冠上过“难喝”的名号时,但品牌们仍在不断尝试,希望能够提前占位无糖茶市场。
爆发期中的中国无糖茶饮
为什么品牌们持之以恒在尝试中国的无糖茶饮料市场?无糖茶饮料真的到了爆发期吗?
首先,对比日本的无糖茶饮料市场,会发现,作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国家,中国的无糖茶饮料依然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东兴证券的报告显示,从19世纪80年代,日本无糖饮料开始兴起,年,日本无糖饮料占比仅2%,类似目前我国无糖饮料占比。
到年日本无糖饮料占比便达到12%,年达到25%,随后渗透增速放缓。-年是日本无糖饮料发展的黄金十年,而到了年,日本无糖饮料占比超过了50%。
从日本各饮料品种销售规模变化来看,日本碳酸饮料一直增速缓慢,-年规模几乎没有增长,而日本的茶饮料从-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则为4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
来源:东兴证券研究所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饮料销售额从90年代的个位数增长降低至年的负增长,但无糖饮料占比却逐渐升高且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
年,日本饮料整体销售额增长亿日元,其中%的增速均由无糖饮料贡献;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间,日本茶饮料和无糖饮料虽然增速均放缓,但日本饮料市场的增速基本也是由无糖饮料贡献。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日本饮料市场规模增速逐渐降低,但无糖饮料一直保持较高增速。年日本的茶饮料中约70%是不添加代糖的无糖茶饮料,澳洲无糖茶饮料占比也达到44.4%。而中国的无糖茶占比仅5.2%,类似于日本无糖饮料兴起的初期。
年,我国茶饮料市场规模亿元,其中,无糖茶饮料41亿元,占比5.21%。-年我国无糖茶饮料销售额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2.6%,远高于茶饮料总体增速,预计-年依然能维持20%以上增速。
另一方面,从中国无糖茶饮料市场的发展和趋势来看,消费者对于无糖茶饮料的认可度正在越来越高,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趋于良好循环。
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健康观念的不断增强,对茶饮料的诉求不断向“健康”、“天然”、“无糖”等方向转移,减糖成为大势所趋。根据一份茶饮料市调显示:43%的被访者表示会在购买茶饮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