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对于喜欢喝茶的人来说,尴尬的情况就是茶泡多了喝不完,正如有的人烧水、做饭,吃不完就留着明天吃,但是最近却有人说,隔夜的茶水食物都不可以吃,是真的吗?本文带你一探究竟。
李大爷早上起床之后,觉得口渴,看到桌上放了杯茶水,是昨天泡多了,没喝完的,于是拿起来就准备喝,谁知被老伴当场阻止,还被教育了一顿,说:“老李啊,你真是老糊涂了!隔夜茶,毒如蛇啊!当心喝了致癌!”
李大爷这就不明白了,“哪有那么夸张?老伴儿啊,你别又是轻信那些谣言了!”
两人争执不下,但是李大爷为了照顾老板情绪,最后还是妥协了,没喝那杯茶,但是心里还是有点不服,难道隔夜茶真有那么危险吗?
01隔夜茶真的不能喝吗?来看实验
对此,有一些测评机构,选择了绿茶、红茶以及乌龙茶这三种典型茶叶,进行了相关实验。他们将茶叶在同等环境下冲泡好之后,取出一部分茶水,送去了实验室。
因为每个人对于隔夜的看法不一样,有的人认为是睡一觉8小时,也有的人认为是要满12小时才算,实验干脆就从前一晚开始,经过24小时直到后一晚,如果24小时后茶水都没有问题,那么其余时间间隔就更安全了。
在送往实验室隔夜之后,研究人员针对茶水中的菌落总数、亚硝酸盐以及茶多酚进行了测试记录,让我们来看看最终情况。
研究得出,三种茶叶的菌落总数都小于10CFU/mL,要知道,我们国家关于与生活饮用水的标准被规定,是水中的菌落总数在CFU/mL以内,而隔夜茶显然是符合标准的,甚至还是相当卫生。
熟悉茶叶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在这三种茶叶里面,茶多酚含量最高的应该是绿茶,含量约为17.8%,在测试了绿茶中的茶多酚之后,发现刚泡好那会儿,茶多酚含量mg/kg,但是在隔夜之后,茶多酚含量却变为mg/kg,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上升了一些。
一方面,茶多酚本身是抗菌的,不仅不容易被细菌影响,反而有助于抑制细菌繁殖,这也是菌落情况稳定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茶叶刚冲泡的时候,可能茶多酚还来不及释放,所以经过一夜,释放完全,含量反而有些许上升。
说起隔夜茶的毒性,很多人都是听信了一种说法,“隔夜茶里面含有亚硝酸盐,会致癌。”确实,亚硝酸盐是被国际癌症机构认证过的致癌物,但是隔夜茶里面真的含有亚硝酸盐吗?继续往下看。
研究人员测试了三款茶叶在隔夜前后,含有亚硝酸盐的变化,绿茶是从0.6mg/kg变1.3mg/kg,红茶是由1.5mg/kg变为1.2mg/kg,乌龙茶是由1.7mg/kg变为1.3mg/kg,可见,不管是哪一种茶,在隔夜之后,所含的亚硝酸盐都没有明显变化,而且这个含量是安全的,我们喝几杯隔夜茶都没事,没有致癌风险。
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就发现很多谣言根本不合常理。比如说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茶饮料,虽然不是原泡茶,但是如果茶会真的会滋生大量亚硝酸盐,那么这些茶饮料还怎么卖?所以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02说完了隔夜茶,我们再来看看隔夜水
很多人怀疑隔夜水里面有亚硝酸盐,跟煮水选择的容器有关。为此,有实验人员准备了铝壶、铁壶、以及不锈钢水壶,烧开水之后自然冷却,静置24小时,然后测试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测量结果显示,不管是哪一种水壶煮出来的水,隔夜之后,亚硝酸盐含量都没有明显上升,而且不管是哪一种材质的水壶,最后水里面的细菌数量也是很少的,毕竟高温之下,大部分的细菌都能被杀死。
现在是夏天,我们至少应该保证每天ml的水量摄入,为此,多煮点水也没什么,喝不完就第二天喝。不过,水要隔夜喝的前提是得保证封盖,要么就是存放在水壶中盖好盖子,要么就是倒入热水瓶里塞好瓶塞,以免灰尘或者蚊虫落入。
科普:如何正确喝水
可能有的人会问,喝水谁还不会,还需要科普吗?其实很多人的喝水方式都不正确,而不正确的喝水方式,对身体也不好。
一方面,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当我们感觉到口干舌燥,这就预示着人体内的缺水量已经达到了2%到3%,所以我们的身体才会发出需求信号,而这种缺水的情况本就是不健康的。正确做法应该不自觉喝水,少量多次喝水,喝水当成习惯。
另一方面,水温也要注意。夏季不要喝冰水降暑,冬天不要喝烫水暖身,都会伤害消化道,正常地喝凉白开或者温水就够,保证水温在18℃到45℃之间。
03最后我们再来说说隔夜菜
隔夜菜和隔夜茶、隔夜水最大的不同就是,保质期更短。最好的情况当然是做一顿、吃一顿,保证菜肴新鲜,但是对于那些隔夜菜,还是要多注意点的,因为菜品的种类、储存的方式、以及碗筷的卫生程度,都会对隔夜菜的质量产生影响。
如果想要吃隔夜菜,就得保证三点:
①保证食物盖好保鲜膜,放冰箱冷藏,尤其是夏季,食物不能放在室温下保存;②保证食物没有出现腐败霉变,防止黄曲霉毒素摄入;③最多隔一夜,如果隔了三四个夜晚,那么即便是放在冰箱里的菜,也不新鲜了,营养成分流失,没有吃的必要了。
结语:隔夜茶、隔夜水、隔夜饭并不是不能吃,实验证明,只要储存得当,食物即便是过了一夜,里面的亚硝酸盐含量也不会超标,对人体并无危害,大家要擦亮眼睛,切莫轻信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