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浓淡跟茶树的品种,茶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生长环境和茶叶冲泡的方法等等都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绿茶和黄茶比较不耐泡,正常3~4泡左右味道就比较淡了。但是其他的茶叶比如像红茶,正常可以泡6~8泡,而普洱茶更是可以泡到10泡左右。好的,盐茶或者是铁观音,同样也可以达到这样的冲泡次数。所以说如果说现在茶叶冲泡两次以后味道就比较淡,应该说的是绿茶。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跟茶树的品种有关
在我们岳西当地现在普遍种植的有本地群体种,还有外来的一些早茶品种,我们当地叫杂交茶。一些品种包括乌牛早、舒茶早和大白毫,另外还有一部分龙井43号。这些早茶品种开采的时间比较早,但是口感相对来说比较淡,一般情况下冲泡2~3次味道就非常的淡了,但是如果是本地群体种制作的岳西翠兰,通常可以泡3~4次。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差不多,不同的茶叶品种耐泡都不一样。
其次,跟茶叶的生长环境有关
比如说高山茶的耐泡度可能就会更高一些。像海拔或者是纬度较高的地区,气温比较低,昼夜温差大,所以茶树的生长时间长,因此茶叶的内质更为丰富,在茶叶冲泡的过程中,茶汤的滋味也更为浓厚一些,也更加耐泡一些。我们都知道,在我国江北茶区中的日照绿茶其实就是非常典型的高香耐泡的绿茶,这就跟他们的生长环境有关。
再次,跟茶叶的采摘制作工艺有关
相对而言,在茶树开采前期采摘的单芽或者是一芽一叶的小芽头制作出来的茶叶耐泡度跟后期一芽二三叶制作出来的茶叶的耐泡度,有一定的差异。因为前期的茶叶芽头小,所以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没有后期大叶片的含量高。另外不同的制作工艺,制作出来的茶叶耐泡度也不一样。通过手工揉捻之后的茶叶,耐泡度要更高一些。因为在揉脸的过程中,它破坏了茶叶的细胞壁,可以让茶叶中的内含物质迅速析出,而且更加彻底。
最后,跟茶叶的冲泡手法有关
同样是一款绿茶,如果用玻璃杯闷泡的话,加两次水,可能最后就没什么味道了。因为闷泡时间过长会让茶汤析出比较彻底,所以在前一两泡很多精华物质都已经被释放出来。而如果采用盖碗冲泡的话,出汤的时间较快,茶水分离,所以能够提高茶叶的耐泡度。另外如果是用玻璃杯冲泡的话每次续水时,茶杯中留存的茶汤容量,也会对耐泡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正常情况下,一般当杯中水剩下1/3的时候就要续水,如果将茶杯中的茶汤喝得光光的干干净净的,那么再续水的话,茶汤肯定会淡一些。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或者是建议可以在下面留言。喜欢予言茶事的朋友,欢迎点赞